第0345章 解決瘟疫的辦法
我在三國當混蛋 by 三年又三年
2024-8-19 19:41
至於收復馬超,陸明就沒有想過,五虎上將的名頭聽起來好像很好。
事實上不過是壹種妥協,馬超很能打沒錯,卻也壹般般。
更多是還是利用其在西涼的影響力罷了,如今這般,要不要馬超都無所謂。
比起能打,他更傾向於有統禦能力的武將,和聽話,忠誠的武將。
“殺!”陸明說完繼續打折士兵來回的穿插,騎兵所到之處,不是殘肢斷臂,就是鬼哭狼嚎的求饒聲。
這壹戰從早上打到了晚上,馬騰韓遂還是跑掉了,只是身邊的謀臣和武將都已經被殺的差不多了。
馬騰很慘,三個兒子,馬超、馬鐵、馬休,壹個被俘虜生死未知,另外兩個則是被徐晃和蔣欽殺掉斬首。
身邊也就剩下了壹個侄子馬岱,驚魂未定的壹路狂奔,回到武威郡後,身邊的士兵也就只剩下不到三千人了,堪稱是慘敗!
韓遂就更慘了,壹路狂奔逃回金城郡去。
身邊的武將都被幹掉了,只有數十個親兵護送。
其他士兵不是投降就是處於混亂當中,沒有辦法指揮和調動。
饒是以智商謀略出名的謀臣,他壹個可以當軍事的西涼梟雄。如今也是抽了兩罐煤氣也想不明白,自己到底是怎麽輸的!
成宜、楊秋、程公英、馬玩等等小諸侯其實都已經投靠他了,結果這壹次出征,全部死光了!
韓遂手下根本沒有大將可以用了,哪怕老巢裏還有三萬人,可是沒有武將指揮,遇到壹些惡仗根本就沒有辦法打,壹觸即潰,軍隊很容易被打到崩潰!
反而是陸明這邊抓壯丁抓的連人手都不夠了,索性是就地轉職俘虜,不願意當投降的,就關到壹邊。
就這樣也勉勉強強的,隊伍從八千人擴充到了四萬人,俘虜了壹萬士兵,殺了數千敵人。
這壹仗大獲全勝,壹舉粉碎了韓遂和馬騰的陰謀,在西涼已經沒有人可以阻擋他了,壹統涼州之事時間問題!
這些壹萬的俘虜裏,有死忠派,也有壹些可以當謀臣和文臣的存在,還需要壹些甄別。
陸明並不打算直接殺了他們,他需要這些俘虜去挖礦、挖煤、挖鹽井。
活生生的人殺掉太浪費了,讓他們勞作到死才是正事,正確的選擇!
資本家來了,都要跪下學習陸明的扒皮技術!
解決了馬騰和韓遂的聯手進攻,加上之前在長安得到了大批的物資糧食,現在也不算是困難。
不過坐吃山空肯定是不行的,1如今糧食可以支撐壹年時間。
但是這裏面還要考慮到糧食儲存的問題,這就很讓人頭疼了。
稍作停留,陸明就前往安定郡。
壹路上開始有意識的收攏流民,在已經荒廢的田地上,挑選在山間的鄉村,對流民和感染瘟疫的人進行隔離。
山村裏的是感染瘟疫的流民,而平原上的則是正常的流民。
拿出糧食種子,畫地為牢,把這壹片的土地都納入自己的管理範圍。
這就是無主之地,即便是有主的,那會被強占過來。
好生說話的就給點錢打發了,不好說話的,就直接滅族。
非常時期,就要用非常的辦法。
壹進來就用粗暴的辦法將人分隔,陸明也是親自出面,去區分病人。同時以彭陽為中心據點,開始建造特殊的設施,病院。
病院是系統賦予的特別設施,每個郡所是可以按照城市規模來進行建造特別的設施。
小型的可以建造壹個,中型的兩個,大型的三個,巨型的五個。
小型城市的人口在十萬以下,中型的城市至少要到達三十萬,大型的則是八十萬。
巨型城市則是壹百萬,古代城市建造並不算太合理,考慮到了下水道,排汙,循環處理,水資源攝取等等,越是大型的城市,維持起來就越是困難。
在隴西的馬鈞也在徐晃的護送下急匆匆的趕過來,他們是來建造病院的。
同時陸明也許諾給墨家子弟基礎的官職,縣以下的機構縣以下的基層機構是鄉,裏,亭。
漢制是十裏壹亭,十亭壹鄉。
鄉官主要有三老,三老掌教化,嗇夫掌壹鄉之行政,鄉下有裏、什、伍。
裏設裏長,什設什長,伍設伍長,亭設亭長。
劉邦當年就是在泗水當亭長結識了眾多人脈資源才起來的,哪裏可是全國物流的中心區域,就像現代的國際都市壹樣,人來人往的地方,擔任壹個小小的亭長也是壹個了不得的人物。
這個承諾倒是把魔家子弟給激動的不行,紛紛給陸明下跪,激動的流出了淚水。
要知道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就是文化的缺失。
而且哪怕是沒有罷黜百家的時候,其他學派都不會允許墨家的子弟上臺當官。
無他,他們喜歡的做派跟其他學派格格不入。
每壹個學派都是有各自的優點,至於儒家,對其沒什麽偏見,相反還挺欣賞儒家的某些理論,譬如說大壹統的思想,中央集權的理念,以及兼濟蒼生的情懷。
但是,儒家壹家獨大,成為唯壹的統治集團那就不好了。
失去了法家的精髓,這個民族就會變得害怕改革和變動。
沒了墨家的大師們,科學技術的發展就沒人去推動了。
當縱橫家的天才們消失在政壇上。那麽,外交與國際上的溝通就會越發閉塞、保守、僵硬。
當兵家變成兵痞,名將帥才就只能看老天的意思,戰略與戰術就會混淆。
至於沒了罷黷百家獨尊儒術,什麽思想會混亂,什麽文化會沒人傳承。這壹點,他根本就不在乎,也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墨家什麽都好,就是有點太過於聖母了。
傳聞當年的墨家子弟從來不穿鞋子,向來都是光著腳的,這還不止,每次領了薪水,他都會跑到大街上,分發給路人、乞丐,還會時不時的跑出去指導農民耕種、傳授農具的制造和維護技術,有時候甚至就幾個月都蹲在鄉間,跟農民們同吃同住。
這種接地氣的做法很好,只是跟其他的學派想要高高在上比起來,簡直是壹種蒙羞!
因此才會被敵視,有些可悲,也有些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