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妖傳

羅貫中、馮夢龍

網遊小說

生生化化本無涯,但是含情總壹家。
不信精靈能變幻,旋風吹落活燈花。
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4章

平妖傳 by 羅貫中、馮夢龍

2024-11-8 21:07

  跳丸雙轉疾如梭,瞥眼年華又早過。
  有事做時須急做,誰人挽得魯陽戈。
  話說蛋子和尚第三遍端午,遇了天雨之後,石橋濕滑,行走不得,心生壹計。放下齊眉短棍,將這棉紙包袱,緊緊的縛在背上,倒身下去,將雙手抱定石橋。那石橋的兩旁底下,未免有些棱角,不比橋面光滑,兩腳可以做力,逐步挺去,霎時間過了。蛋子和尚爬起身來,合著掌叫聲:“謝天謝地!”便急急的進了白雲仙洞。來到白玉爐前,雙腳跪下,磕頭通陳道:“貧僧到此第三番了,望乞神靈可憐,傳取道法。情願替天行道,倘作惡為非,天誅地滅。”
  發罷願,走到石屋中,解下包袱,取出紙,就地展開,逐張檢起,照壹號二號順去。先從左壁上起,將手撚定,通前至後,凡有字處,次第拂過,共壹十三張。每張摘去紙角,記認了。轉向右邊,逐壹按摹。右邊字又密又長,摹到二十四張,覺得香氣來了。後邊還有壹段,摹不及了。忙將摹過的三十七張,亂亂的卷做壹束,用包袱裹了提著。余紙棄下,不及收取。急走出得石屋,白玉爐內煙氣大發。慌忙跑出洞來,將包袱照前縛在背上。仍用腳手做力,像猢猻踛樹壹般,踛過了那三丈長、壹尺闊、光如鏡、滑如油的壹條石橋。大凡走路的,去時覺遲,轉時覺快。
  蛋子和尚喜得這番到手,又且險處已過。檢起地下棍棒,拽開腳步,沒多時,走到草棚之中。不等喘息定,便解下紙束,展開來看。原來在洞中時,手忙腳亂,心神恍惚,只像黑隱隱的有些字跡壹般。如今看時,原是壹張素紙,何曾有壹點壹畫?每張檢看,都是如此。弄得蛋子和尚目瞪口呆,手癱足軟。這場沒興,不可形容。想著見神見鬼,這許多時,都是瞎帳。受了三番辛苦,險些兒誤了性命,竟恁無緣,壹兩行兒也僥幸不得。前兩番雖是空行,還是個不了之局,今番望絕,再沒個題目做了。發個惱,把這紙張撇做壹地,轉思轉苦,心下酸痛起來,淚如珠湧,不覺放聲大哭起來。
  哭了壹場,要往潭邊尋個自盡。出得草棚,行不多步,剛遇見去年的白須老者,迎著問道:“長老求道辛苦。”蛋子和尚滿臉羞慚答道:“不好向長者告訴。命裏無緣,壹束紙白去白來,全沒半字在上。似此薄命不如死休。”說罷,淚下如雨。老者道:“長老且莫悲傷,有緣無緣也未可定。這天書既不由筆臨墨刷,字跡從何而來?”蛋子和尚大驚道:“去歲長老吩咐不用筆墨,如何又恁般說話?”
  老者道:“天書不比凡跡,況明授者屬陽,私竊者屬陰。日光下之陰氣伏藏,自然不見,此陰陽相克之理也。要辨得有緣無緣,須於戍亥子三個時辰,擇個月盈之夜,在曠野無人處,將紙向月照之,隱隱有綠字現出,這便是機緣已到。若沒字時,便是無緣了。”
  蛋子和尚如夢方醒,如死忽生,道:“多承長老指教,只今晚不知有月否。”老者道:“初旬月光未足,直待至十壹至十五這五日內,月漸盈滿,如法照之,若見字跡,便將筆墨依樣描出。老漢臨期又來相會。”
  蛋子和尚稱謝不盡。老者別了和尚,轉彎去了。蛋子和尚不勝歡喜,轉到草棚中,把地下紙張重復拾起。依照東西暗記,各順號數,做兩束兒卷著,藏於布包之中好生安放。依了老者的吩咐,直到十壹日,預先磨下壹甌墨汁,黃昏時分帶到壹個最高的山頭上面,揀個平穩處,將布包打開鋪在地上。先將左壁上摹過的紙,壹張張對月照看,依舊壹字俱無。
  蛋子和尚這壹慌非小,定了心想,又將右壁上摹過的紙月中照看,果然隱隱現出綠色字樣,細字有銅錢大,粗字有手掌大,但多是雷文雲篆,半點不識。且喜有了字跡傳下時,再作計較。當下將筆和墨就原紙上照樣描寫,到下半夜來月色倒西,便不甚分明了。收拾回去,次晚又來,壹連五日天氣晴明,也是數合如此,到十五日二十四張紙都已描完,收放布包裏面。到草棚中壹夜不睡,想著:“這天書文字不知何人識得?老者約我臨期相會,又不見來,好生悶人。”
  到五更時才合眼去。只聽得草棚外,似老者聲音說道:“欲辨天書,須尋聖姑。”蛋子和尚夢中跳將起來,便問:“聖姑是何人?”此時天已黎明,趨出棚外看時,並無人影。蛋子和尚道:“奇怪,明明有人說話,如何不見了。”想了壹會道:“是了。這白發老者壹定就是白猿神化身,因我求道心誠,感動了他,兩番到此指迷。今夕在夢中喊我,果然如此,定是有壹個聖姑,能辨天書的在那裏。只不知住居何處,天涯海角怎得相逢,不免四處去尋訪他,在此守株待兔,料是無益。這草棚也用不著了。”
  當下將天書布包壹並打在衣包之內。煨飯吃了,取了衣包棍棒,將地竈中火炊起,用松毛引在草棚上燒著,只看棚倒在那壹方便向這方走路,是他心無主意,把這草棚只當聽憑天數壹般。有詩為證:
  三番求真吃盡苦,到頭不辨壹身事。
  這回只得走天涯,識字之人在何所。
  這壹日是東北風,火勢被風刮起,必必剝剝把草棚上蓋都燒完了。壹聲響亮,那幾根柱子向北帶西而倒。蛋子和尚道:“風頭向南,那棚柱反倒北去,也好古怪哩。北方帶西,正是關中地面,那裏是帝王建都之地,多有異人,或者聖姑在彼未可知也。”便遙對白雲洞去處,磕了壹個頭,謝別了白猿神,大踏步望北行去。
  後人有古風壹篇,單表蛋子和尚三番求道之事,詩雲。
  洞天深處濃雲鎖,玉爐香繞千年火。中有袁公飽素書,石壁鐫傳分右左。梵僧原是蛋中兒,忽發驚天動地思。掉臂出門不返顧,天涯遊遍求明師。迷津偶爾來雲夢,行人指示神仙洞。年年端午去朝天,香沈霧卷些時空。奇書靈跡神魂騫,餐風宿雨何精虔。絕壑千尋甘越海,危梁三尺輕登天。貪看景物爐煙起,壹番辛苦成流水。再來繞洞覓天書,覓得天書無筆紀。天書不用兔毫傳,空摹石壁愁無緣。堪憐血淚神翁導,千驚萬恐剛三年。三年驚恐幾損命,空山獨守心堅定。分明綠色現雷文,夜半峰頭月如鏡。欲辨雷文有聖姑,愁懷誰向夢中呼。壹別山靈作行腳,孤征遙望長安途。長安自古繁華府,名山長駐神仙侶。此去逢師萬法通,不負三年立誌苦。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