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宋

榴彈怕水

歷史軍事

秋風颯颯,日暖斜陽,傍晚時分,大宋淮南東路亳州衛真縣(後世鹿邑)的明道宮處正是光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二十八章 嶽臺

紹宋 by 榴彈怕水

2021-10-1 18:06

  建炎五年的春末,金國燕京城風雲突變。
  而事情傳到中原的時候,卻已經是夏初了,彼時趙官家正在東京城西的嶽臺檢閱部隊。具體來說,是在檢閱剛剛成軍的禦營騎軍部隊。
  但說實話,檢閱過程給趙官家帶來的觀感並不是很好。
  “那邊是怎麽回事?”檢閱完畢,趙玖回到將臺……也就是嶽臺大營和嶽臺鎮得名的嶽臺本身高臺之前了,下馬登臺後,卻並未著急下令部隊解散入營,也未著急尋曲端等人問話,卻是指著軍營不遠處壹處熙攘所在面無表情發問。
  “回稟官家,是東京士民,聞得官家在檢閱王師,特出城觀瞻……”隨行的兵部尚書胡世將即刻俯首相對。
  但話剛說到壹半,趙玖便冷冷相對:“觀瞻便觀瞻,如何就觀瞻到軍營與部隊中間去了?攤販也能擺到軍營跟前?這是觀瞻還是來看魚鱉戲?!”
  魚鱉戲,是東京流行的壹種娛樂方式,藝人指引魚鱉聽指揮列隊合縱,算是壹種水生馬戲的雛形……而趙官家用此比喻,可見是發了怒。
  但趙官家固然怒氣勃發,可莫說中了頭彩的胡世將,便是隨行四位相公、禦營幾位都統、副都統,還有剛剛隨大軍抵達的曲端等騎軍軍官,雖然各自凜然起來,卻還是有些莫名其妙。
  他們不是莫名其妙於趙官家為何發怒,實際上,這些人早知道官家今日心情肯定好不了,但還是不能理解對方為什麽要對這件事情不滿……老百姓看看又何妨?
  壹時間,有些人甚至覺得這位官家是氣急敗壞,無端生事了。
  當然了,隨著趙玖繼續呵斥不停,這些人到底是有所領悟:“別國看自家閱兵都恨不得能從軍,唯獨大宋看自家閱兵是當笑話!靖康之變這才幾年?壹旦安穩下來,還是看不起軍伍?!那種虧還要吃幾次才能長記性?當日高俅把京城禁軍弄成雜耍團子,是什麽後果,妳們沒見過嗎?”
  壹連串的喝問,意思已經極為清楚,唯獨這話說得有些重,眾人便紛紛將目光對準四位相公,而未等四相出列和稀泥,開封府尹閻孝忠便主動出來認錯:“此事是臣失職,沒有處置妥當……”
  “妳們當然失職!”趙玖見到閻孝忠出來與胡世將並列,卻是捏著馬鞭怒氣不減。“太平年月以文制武是應該,可如今尚是戰中,朕壹再強調文武分制,同階同級,為何轉眼間妳們這些文臣便又欺壓到了武將的頭上?!節度使領都統的軍令居然能被壹個知州給無視!統制官進了崇文院(都省樞密院所在),見到壹個編修官都要行禮問好!郡王領三鎮節度使征召壹個賦閑在家的進士入幕,人不去自然隨他,可士林中吹捧起來還要給他官做又算是怎麽壹回事?!要朕來說,妳們這些人活該被擄到五國城去住地窖!”
  最後壹句,已經是全然失態了。
  然而遭此羞辱,將臺上諸多隨行中樞要員卻各自無聲,連諫官都沒有上來充大頭的意思……原因很簡單,這位官家並不是壹個經常發怒的天子,而之前數次失態發怒,卻是在軍中,而且都殺了人的。
  當然,這壹次,似乎也勉強算是在軍中。
  而且除此之外,趙官家所說的這些話,除了最後壹句算是發泄外,其他的都是有所指的。
  統制官見到編修官行禮不提,這是近來經常發生在崇文院裏的事情,而節度使的軍令被知州無視,指的是抵達前線壹帶開始平叛的嶽飛部遭遇的壹件事情……嶽飛到達吉州前線,設立前線大營,隨即派其部背嵬軍統制官張憲攜文書去旁邊撫州索取糧草,結果撫州知州拒不給糧,而且下令各城寨村鎮,不許任何人準許張憲部進入,壹直到江西經略使劉洪道的文書抵達,方才撥糧。
  這件事情便是嶽飛都難以忍受,直接將官司打到禦前,已經鬧了好幾日了。
  至於說郡王征召壹事,不用說,自然是潑韓五的事情,他自征召了壹個之前亂中棄官歸家的進士入幕府,結果那進士直接回了壹句‘不願做萌兒’……這倒也罷,甚至算是韓世忠活該,但關鍵在於,後來此人反而因此成名,以至於前幾日某地出缺以後,居然有吏部郎中舉了此人出任實缺,理由是‘有風骨’。
  兩個破事,牽扯到了當今官家兩個最心腹的愛將,再加上今日又有壹遭天大破事,也難怪官家會火氣日盛,並且趁機發作了。
  實際上,妳還別說,此時看去,趙玖嘴角真就有幾處燎泡,確系上火。
  閑話少說,官家火氣旺盛的過了頭,身份超然的呂公相不在,其余四位相公便顯得有些難堪……因為韓嶽兩件事跟都省脫不開關系,所謂統制官給編修官行禮自然也是指的樞密院,所以四位本該出來勸住官家的相公壹時都不好應聲。
  何況最後那句話也確實過分了,莫說幾位相公,是個文官都不想受這種羞辱……至於平白當頭挨了壹頓罵的閻孝忠和胡世將,閻孝忠倒是是個經歷過非常之事的人,半點多余反應都無,而胡世將早已經面色發白。
  想來,若不是趙官家壹而再再而三的在邸報上強調,重臣置氣辭官實為誤國,怕是胡世將這就免冠而去了。
  “官家。”就在這個尷尬當口,禦營都統制王淵主動上前。“幾件事情皆可就事論事,官家何必動怒?臣這就讓部隊驅趕營前攤販,整頓大營……”
  “如此局面,也是妳們這些武將自輕自賤!”趙玖見到是王淵來打圓場,反而更加大怒。“基本的道理,為何不能懂?妳以為朕不知道妳在討好幾個相公、尚書嗎?只知道討好文臣,如何不能堂而皇之來壹句,‘若非老賊持戎,哪來的卿輩座談’?!真真讓朕哀爾等不幸,怒爾等不爭!”
  王淵被罵了個狗血噴頭,只能退下,而趙鼎等人聽到最後兩句話,終於也無法置若罔聞,便準備上前接口。
  “那兩件事不用議論了!”趙玖見到宰執出列,喘了幾口氣,到底是自己先行壓住了火氣,然後直接搶在趙鼎接口前下了決斷。“撫州知州滾到瓊州去!吏部那個郎中即刻罷免!還有文武官員行禮之事,再讓朕知道妳們在公房裏高階給低階行禮的,雙方壹並滾到金國去,那裏才是不講典制的野人所在!”
  見到官家態度稍緩,而且雖說嚴厲了壹些,但到底是將幾個麻煩事給擺脫了過去,幾位相公各自松了口氣,便要應聲,張浚更是給壹側有些手足無措的酈瓊使了個顏色,示意後者去整頓軍營周邊秩序……但也就是此時,有壹人早就忍耐不住,卻是執拗性子上來,直接出列。
  “官家,臣以為此番處置有所不妥。”禦史中丞李光肅然相對。
  “哪件事處置不妥?”原本已經要回身的趙玖冷眼相對。“還是都不妥?”
  “知撫州事發配瓊州不妥。”
  “具體哪裏不妥?”
  “撫州挨著虔州,虔州是五嶺叛亂的核心,靖康之前虔州的虔賊便是出了名的,靖康後,東南、荊襄各處軍賊、盜匪、叛軍殘余皆流入虔州周邊,撫州在其側深受其害,而且綿延數載不能平……禦營前軍便是以軍紀著稱,敢問撫州那邊又如何能信呢?這種情形下,撫州知州下令州內嚴陣以待,也是情有可原!”李光在眾人稍顯憂慮的目光中梗著脖子相對。“官家不能因為寵信嶽飛便壹廂情願,如此不公。”
  “說得好。”出乎意料,可能是剛剛罵了壹通泄了火的緣故,趙玖此時反而有些恢復理智了。“只是他公然違逆法度,以至於拖延軍事又怎麽說?總不能文臣違逆法度都是為國為民、情有可原,而武將稍有不妥便是心懷惡念,寧可錯殺吧?這是不是也算不公?”
  “官家今日言語未免刻薄……”李光愈發忍耐不住。
  “確實刻薄了。”趙玖負手點頭相對,狀若有所思。“身為天子,俯視百僚,何來文臣,何來武臣?壹意強調,反而使兩者生分……既然那個撫州知州情有可原,便讓他從軍去吧,改成武官,轉為禦營使司參軍,隨行禦營前軍平叛,這算是寬大處置了吧?當然,他若不願去,再去瓊州也不遲,如何?”
  此言壹出,李光當即張口結舌,語塞難言……而他心中深處幾乎是瞬間生出壹句話來,那便是‘此人智足以拒諫’。
  當然,這句話只是出來壹瞬間,便即刻消失不見了,因為這位禦史中丞到底知道,這位官家今日是有點氣過了頭,但平日裏還是很講道理的。而且‘智足以拒諫’是亡國的商紂王,這位官家卻是相當於重新立國的光武帝,自己跟著這位官家從南陽壹路過來,經歷和現實擺在那裏,做不得假。
  除此之外,李泰發(李光字)身為‘半相之尊’,此時如何沒有醒悟?此事到根本上還是這位官家北伐之誌漸漸受到現實阻礙,忍不住先敲打唯壹壹個有力量直接阻礙北伐的官僚們而已。
  當然了,曉得歸曉得,李光還是認真再度出言:“官家,便是轉為武官,進禦營前軍是不是有所不妥?他正是與禦營前軍有怨……”
  “若是他在那裏被人報復、受了欺負,朕也必然會給他壹個交代。”趙玖不以為然道。“譬如他真若是死在了軍中,朕不管嶽飛知不知情,也壹定將嶽飛降職,轉為文臣,來都省做個尚書……壹視同仁,公平公正!”
  李光徹底無言,周圍幾位相公、重臣也都面面相覷,並相互使眼色,那意思很清楚,這事事後再論也罷,寫信直接警告嶽飛也好,總是有辦法的。而今日官家這個情緒,別指望他能好好說話了,大家也都別說話了。
  別說話之間,那邊酈瓊已經整頓好嶽臺大營周邊秩序,而趙玖也坐到了嶽臺上預留好的禦座上,卻又喚來曲端、劉锜、李世輔、張中孚、張中彥等禦營騎軍將領,然後面無表情緩緩相對:
  “委屈諸位了,朕只給了妳們區區大半年的時間,寥寥數百萬貫的錢帛,妳們居然能給朕招來八千多騎……委實了不起。”
  曲端在下面張了張嘴,只能趕緊俯首請罪……而其余禦營騎軍諸將,壹瞬間卻只覺這官家說話宛如曲都統壹般好聽,唯獨曲端說話雖然好聽,如今卻不敢輕易囚禁同僚乃至上官了,而趙官家說話好聽,說不得卻是要掉腦袋的,然後也各自俯首,不敢擡頭相對。
  沒錯,今日真正引發趙官家怒氣的,或者說引發了趙玖今日最大壹股怒氣的緣故,也是群臣願意對趙官家稍作忍讓的緣故,同時也還是曲端沒有在剛剛文武之爭中陰陽怪氣的緣故,正在此處……壹萬五千定額的禦營騎軍,組建了大半年,結果卻只有八千入賬,沒有大規模戰馬騎兵,這北伐怎麽伐?
  用驢子嗎?!
  “官家,委實不是臣無能,關西的騎兵,臣能搜刮的已經搜刮盡了。”無論如何,被問到頭上,其余人能‘別說話’和‘低下頭’,曲大卻是躲不過去的,所以他張了半日嘴,最後也只能硬著頭皮相對。“臣……”
  “搜刮盡了,就只有八千多?朕記得禦營騎軍壹萬五的定額妳當日提交的劄子裏親筆許下的吧?而且當時還嫌少?”趙玖打斷對方,冷冷相對。“曲都統,壹萬五的定額給朕弄來八千……妳可知道,便是張伯英最荒唐的時候,都不敢給朕吃這種空額?”
  且說,嶽臺的臺子從戰國魏時就開始有了,大宋立都汴梁以後,此地便成為宋太祖檢閱部隊、豢養騎軍、習練騎射的所在,算是理論上皇家第壹將臺,其規制自不必多言。然而,從趙官家回到這個臺子以後,氣氛便壹直不大好,而隨著趙官家話說的越來越刻薄,此時更是鴉雀無聲的狀況多些,便是道德楷模萬俟卨,都不敢此時貿然來救這個自家盟友的。
  “問妳話呢?”半晌,倒是趙玖自己先無奈嘆了口氣。“是妳當日擅自誇了海口欺君,還是今日無能?”
  曲端擡起頭來,無奈相對:“好讓官家知道,既不敢欺君,也不是無能,但之前確系有些誇大,眼下也確系有些困難……”
  “我聽不懂妳這能文能武的言語,說些能懂的話來。”趙玖斜靠在座中,催促不及。
  “臣當日想的是,若是能將關西搜刮盡了,還是能有兩萬騎的……”曲端小心回復。
  “兩萬騎?”趙玖直接笑出了聲。
  “但官家有旨意,禦營各軍騎兵不要動,劉锜的那點子騎兵也留給吳玠,臣也不好去搶奪。”
  “妳原本是打這個主意……還有呢?”
  “還有便是蕃騎。”曲端終於說到了關鍵所在。“臣當時便想了,婁室之前兩度掃蕩關中,西軍騎軍盡墨,關西存馬也盡數被奪走,戰馬都要臨時從青塘購入,而青塘那邊也是有限,壹年不過壹萬匹馬便到了頭,還要分給禦營其余各營兵馬壹些,如何能弄到壹萬五千騎?再加上官家應許李世輔領著蕃騎入禦營軍,故此,臣當時便有了去橫山、兜嶺、柔狼山壹帶去招募黨項蕃騎的意圖,那些地方,絕對能召來壹萬五千騎滿額……”
  趙玖看了眼頭後方頭都不敢擡的李世輔,心中稍有醒悟,卻又不解:“那為何沒能招來?”
  “好讓官家知道,李世輔父子那壹遭,弄得西夏有些警醒,再加上堯山大戰震動西夏,所以邊境上管的嚴厲了許多。”曲端搖頭不止。“雖說官家給的錢帛多,那些蕃騎巴不得過來,但主要山道被堵著,他們著實過不來……不過官家,西夏人遲早會松懈,再給臣半年時間,必然能給官家湊齊員額!”
  “騎兵!西夏……金國……”趙玖仰天壹嘆,然後沈默了好壹陣子都沒有開口。
  而見到官家這個樣子,樞密使張浚上前,稍作開解:“官家,依照嶽鵬舉與呂安老(呂祉)的平金策而論,都要先復京東和陜北的……便是北伐,等到渡河時也說不得要明年、後年了,到時候騎軍這裏是不怕耽誤的。”
  趙玖仰頭望著頭頂微微飄起來的龍纛,卻是連連搖頭:“德遠想的太輕巧了,剛剛招募的騎兵和訓練了壹年的騎兵哪裏是壹回事?便是訓練了壹年和兩年的騎兵也不盡相同……蕃騎熟悉馬術卻不守紀律,漢騎則是剛剛上馬,都要訓練的。曲大,朕問妳,就妳眼下這八千騎兵,放在堯山戰中,當得住完顏婁室壹突嗎?”
  曲端面色由紅轉白,又從白轉紅,到底是老老實實說了壹句實在話:“臣不敢說謊,不要說眼下,便是真再訓練整備了壹年、兩年,這八千騎又如何當得住當日完顏婁室那七千騎的奮力壹突?若是能擋住,李永奇便不會死了,劉錫也不會現在還在黃河上當舵手……”
  場面壹時僵住,劉锜與李世輔壹度擡起頭來,但都還是畏縮的低了下去。
  而半晌,嶽臺上熏風漸起,旗幟不知何時齊齊招展起來,端是威風堂堂,但趙官家不言,臺上還是鴉雀無聲,君臣文武,只能盯著頭頂龍纛與四周各種旗幟各自發呆。倒是不遠處的騎軍隊列中,壹些蕃騎早已經漸漸忍耐不住,在那裏交頭接耳,走動問詢,漸漸熱鬧起來。
  曲端看不下去,幾次想說話自請去整飭隊伍,幾次都不敢開口則個。
  也不知道等了幾多會,這種僵持還是被打破了……不知道何時離開嶽臺的劉晏,忽然親自率數十名赤心隊騎兵疾馳而來,赤心隊騎俱皆甲騎,甲胄在中午陽光下反射耀眼,驚得那些蕃騎各自凜然,紛紛避讓。而劉晏也不顧氣氛,直接登臺,然後當眾給趙官家送上了壹個專門盛放劄子的木盒。
  毋庸多言,這便是武臣中獨享的密劄了,而讓這些中樞大員不解的是,這個木盒上居然用漿糊嚴嚴實實沾著三根雞毛?!
  但很快,隨著在場統制官以上的軍官,外加趙官家本人看到雞毛後都嚴肅到了極致,這些聰明的文臣還是醒悟過來,這大概是壹種訊息嚴重程度的標識。
  不過,趙玖打開雞毛劄子,匆匆翻閱了壹氣,卻又當場松懈下來,似乎是虛驚壹場。
  見此形狀,趙鼎微微皺眉,稍微又等了壹陣子,便上前詢問:“官家,敢問是何等嚴肅軍事?能否相告。”
  “不算什麽嚴肅事,但遲早要說給妳們聽的。”趙玖將劄子直接遞給了趙鼎,然後繼續仰頭望天,卻是利索相告。“吳乞買不是中風了嗎?粘罕領著都元帥加國論勃極烈……可就在十來日前,完顏兀術三兄弟殺了粘罕,逼迫吳乞買退位為太上皇,將儲君,也就是他們侄子合剌立為國主,並改元皇統,遷都燕京。”
  趙鼎伸手捧著劄子,尚未打開,便已經跟身後所有人壹起聽呆了。
  “合剌登基後第二日便廢了都元帥與勃極烈制度,在燕京尚書臺仿著咱們這裏設了都省和樞密院,以大伯父完顏斡本為遼王、太師、平章軍國重事,也就是統轄文武的公相;三伯父完顏訛裏朵為晉王、都省相公、元帥,四伯父完顏兀術為魏王、樞密使、副元帥,這二人也基本上是分掌政權、軍權的,並以完顏希尹為都省副相。”趙玖擡著頭絮絮叨叨敘述個不停,宛若在講什麽故事壹般,但說到這裏,卻還是忍不住稍停了壹下才繼續言道。“然後還以降臣秦檜為樞密副使……改制之後,第三日便派使者南下,有意與咱們再度議和,這劄子便是使者給的訊息,經張榮那裏傳來的。”
  “秦會之竟然做了金國樞密副使?”趙鼎壹時間居然也是首先註意到了此處。
  趙官家聞言嘆了口氣:“人各有誌嘛,劉豫都稱了皇帝,折可求也能投降……壹個禦史中丞,不必強求。”
  “金國這般亂,豈不是天佑皇宋?”張浚反應過來,卻是壹時喜形於色。“官家,粘罕到底是金國第壹功臣,完顏兀術這些人殺了粘罕,又逼退吳乞買,乃是自取其禍!”
  趙玖搖頭不止:“沒這回事,金國才立國幾年,多少摻雜著野人那套……這件事情非要捋壹捋,無外乎是阿骨打死後吳乞買、粘罕、阿骨打諸子三足鼎立,然後吳乞買壹朝中風或者病弱,驟然失了平衡,粘罕與阿骨打諸子爭權,然後粘罕先勝後敗,送了性命而已。沒那麽多花頭,下面也未必會亂,說不得三家就此合壹,金國軍政統壹,反而會難對付壹些呢。”
  趙鼎、張浚以下,眾人紛紛頷首,都說確有此慮。
  “不過,此事也能從根本上說壹說。”趙官家繼續侃侃而談。“金國畢竟是從野人部落匆匆轉為萬裏大國的,國土這般大,又諸族混雜,而且不修道德、殺戮劫掠無度,制度還不壹,中間多少問題都壹直明擺著,內亂也壹直有的,只是因為之前二十年軍爭之事壹直得手,搶來的金山銀海任他們糟蹋,這才使得這些內部鬥爭被遮掩和拖延下來。而如今,他們壹旦漸漸為我們阻攔在黃河邊上,軍事上不能再有進益,便自然要在內裏鬧起來。”
  趙鼎等人愈發頷首不及,便是能文能武的曲端也都跟著點頭不停……他們是真心覺得趙官家總結到位,這話簡直可以直接上邸報了。
  名字曲端都替趙官家想好了——《官家論金賊政變之本質》。
  話說,官家言語精辟,引得眾人心服口服,紛紛頷首。但不知為何,也算是能文能武,然後壹直肅立在側後方不語的楊沂中卻沒有點頭。
  實際上,這位久隨趙官家的心腹禦前將領壹直覺得哪裏有些怪異,因為從官家說到秦會之後,便有些不對勁了。在楊沂中看來,官家似乎不是在為秦會之從賊感到可惜,倒像忽然卸下了什麽壹般,有些釋然起來壹樣。
  否則,哪來心思說後來那些廢話?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