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飛我的航空時代

安溪柚

都市生活

白底紅邊的公交車,在路中央不疾不徐的走著,頂上的天然氣燃料包搖搖晃晃,仿佛壹個行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五百五十八章 這資本,誰不會玩兒似的

騰飛我的航空時代 by 安溪柚

2021-12-12 19:33

  “債市?”
  聽到這個詞,李斯特第壹個反應便是懵,中國啥時候有債市的?這片土地連市場經濟是什麽東西都沒搞清楚,金融系統還未開放,資本連個萌芽都算不上,就有債市啦?
  自己這個投身資本,且專門研究中國的怎麽就不知道?
  於是將電話換了個手問:“中國國內什麽時候成立債券市場?騰飛集團他們發行了公司債?”
  公司債,在美國非常常見,如果騰飛集團他們發型的是這種債券的話,李斯特還真不擔心,炒公司債這在資本的操盤手眼裏是入門級別的,騰飛集團真要這麽搞,李斯特反手就能成為騰飛集團等企業的最大債主,到時候往這些企業的脖子上直接套上絞索,反倒更加輕松。
  可他這邊正想著,電話裏面的人卻說了壹個令他更加費解的詞:“不是公司債,而是國債……”
  “國債?”
  “對,國庫券您聽說過嗎?”
  ……
  李斯特才來中國多久,盡管短時間內跟中國國內的企業界、經濟界、知識界乃至政界建立了不錯的關系,積累了不少的人脈,並做成了包括麥道投資的等幾筆大生意,自詡為美國商界的中國經濟專家。
  但李斯特對中國的了解也不過是粗淺的表層,然後再被幾個臭味相投的公知壹頓忽悠,便覺得中國國內不過如此,完全可以套用美國的商業邏輯去思考。
  可他哪裏知道中國社會的復雜,大壹統的基因在中國兩千多年歷史長河中的內在邏輯,當然更不清楚啥是國庫券了。
  然而李斯特不清楚,莊建業卻知道,不就是八十年代基層兩大難題嘛,第壹是計劃生育,第二便是國庫券的承銷。
  騰飛集團這些年在計劃生育上落實上真的不太好,幾乎年年都是部委該領域的吊車尾,以至於每年莊建業都要在部委計生專題會議上做檢討。
  沒辦法,騰飛集團在這方面落實的太差,壹線職工優生優育搞的差也就算了,集團領導層也這般如此,部委主管這方面的領導不發飆才怪呢。
  至於是哪位,還用問,除了那個愛搞運動的彭川就沒別人了,是的,就在今年年初這貨第三個孩子總算是生出來了,還好這次是個帶把的,不然莊建業估計以彭川的尿性還能繼續造人的偉大事業。
  可留下來的爛攤子卻不小,部委已經好幾年沒得計生先進單位了,本來今年還能爭取爭取,這下可好,彭川頂風作案,雷霆怒火可想而知。
  撤銷黨內職務,給予嚴重警告,按照最高標準頂格處罰……
  措辭嚴厲的出發通知下來後,彭川不過微微壹笑,別看上面說的很嚴重,實際上對彭川沒啥太大影響,因為他的騰飛集團副總經理兼專業設備總工程師的職務還在,這才是彭川最大的本錢。
  至於罰款啥的,這麽多年按照騰飛集團的分配機制這貨在就實現了財務自由,別說頂格的幾萬塊,就是乘以二,這貨都不會皺下眉頭,與之相比還是家裏的寶貝兒子招人疼。
  部委也是沒辦法,不罰,其他企業單位在哪兒看著,輕輕揭過去別人也這麽照方抓藥怎麽辦?隊伍就不好帶了。
  可要罰太重,也不行,因為彭川現如今已經是國內很有名的航空航天專業設備的研制專家,經他手上的專業設備壹直是航天部門以及壹部分高端航空廠爭相搶購的好東西,也是部委寄予厚望的青年學科帶頭人,還指望著未來實現完全的設備進口替代呢,怎麽可能罰太重。
  所以只能根據彭川的實際情況,將板子高高舉起,輕輕落下。
  但這鍋莊建業還是要背的,畢竟落實不力是逃不脫的,是要負領導責任的,所以今年的計生總結會上,這個檢討是跑不了了。
  然而與落實計劃生育壹塌糊塗相比,承銷國庫券方面騰飛集團就是另壹番模樣,要知道在國庫券改革之前,這東西是不能流通,不可轉讓的,換句話說妳拿了國庫券只能安安穩穩等著到期,收取本息。
  總的來說就是壹張另類的定期存折。
  這要是在幾十年後還好,家裏的閑錢存個定期啥的無所謂,可在八十年代個人工資就三、五十塊,壹家老小連吃的都不夠,上哪兒有閑錢去。
  結果上面要承銷國庫券,硬是在工資上攤下去五塊,十塊的,領工資的想哭的心都有了,這東西又不當錢花,又不能交易,放在家裏有啥用?而且壹攤就五塊,十塊的,要知道在很多時候這五塊,十塊的可是能讓壹大家子吃上好幾頓飽飯的。
  於是承銷國庫券變成了比計劃生育還要難推行的東西,因為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種樹人們理解,直接扣錢大家夥就沒辦法領會了。
  哪怕上級部委為此成立了涵蓋十余個職能部門的超級委員會落實這件事,效果也非常不好。
  以至於某些地方能完成當年的國庫券承銷都會當成壹項政績,不但上報可以得到上級嘉獎,而且還能登上媒體被大肆稱贊。
  騰飛集團早在二十三分廠時期就年年享受這項待遇,因為每年攤銷到他們這裏的國庫券都是超額完成,不僅如此,就算上級多攤銷,騰飛集團依舊眉頭不皺的吞下去,大有壹種來多少吃多少的架勢。
  是騰飛集團的員工愛國庫券兒?
  當然不是,相比之下他們更愛現金,而騰飛集團從始至終發給幹部職工的工資也都是先進,這麽多年從未攤銷過壹張國庫券。
  那這些國庫券都去哪裏了?
  當然是被騰飛集團當成資產屯起來了。
  不僅如此,騰飛集團這些年如果有能力還會以資助的方式幫助其他企業或廠區所在地方收攏國庫券。
  只不過這部分就不能按照原價購入,壹般按照紙面價格的七折到八折回籠。
  可既便如此,各企業和地方依舊樂得把這些不當錢的票據拿去,換來真金白眼它不香嗎?
  至於賬面上的虧空,對於這些國營企業和地方來說根本就不是事兒,東拼西湊很快就能填鋪上。
  就這樣這些年騰飛集團手上積攢的國庫券的票面價值就達到4.6億人民幣,實際成本不過3.2億,但進入1988年,國家出臺新的國庫券管理辦法後,允許交易的國庫券價格直線飆升,按照滬市和番禺兩地的國庫券交易市場的最新價格,騰飛集團手上的這批國庫券的價值已經飆到了6.8億人民幣。
  而這還只是第壹批,後面各個配套廠大肆收購的國庫券還在迅速籌集,少說還有4個億的規模。
  兩項疊加,十個億的現金流便出來了。
  於是莊建業揮了揮手,騰飛系的國庫券交易正式開閘放水,看著賬面不斷飆升的數字,莊建業只能無奈的嘆口氣,這資本,誰不會玩兒似的。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