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千五百五十壹章 改變遊戲規則
騰飛我的航空時代 by 安溪柚
2021-12-12 19:42
也難怪莫德裏奇會如此態度。
作為從蘇聯時代過來的職業軍官,莫德裏奇的見識可不是在場那些外軍觀察員能比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時候,當時的蘇聯武裝力量總參謀長奧爾加科夫元帥便推動過壹次蘇軍的軍事改革,旨在機械化的基礎上加強信息化建設,從而實現蘇軍的單項戰場透明,進而令蘇軍可以毫不費力的在進攻中獲得勝利。
所以從那時開始,可以如同積木壹樣隨意拼接的模塊化裝備和編制便被蘇軍提上議事日程,成為七十年末和八十年代初的主流。
然而由於奧爾加科夫元帥的觀點過於新穎和超強,導致很多想法以當時的技術條件根本無法實現,再加上蘇軍入侵阿富汗,導致經費吃緊,無力承擔龐大的研發費用。
至1984年奧爾加科夫元帥被免去蘇軍總參謀長的職務後,這項很有前瞻性的軍事改革也就戛然而止了。
不過蘇聯終止的改革並沒有就此消亡,反而在大西洋另壹端的美國落地生根,最終形成了美軍1986年版的軍隊編制計劃綱要。
而後通過入侵格林納達,利比亞“黃金峽谷”行動等壹系列局部軍事沖突,將這套軍事改革再次細化,加強;最終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當中向世人展示了美軍超越時代的戰鬥力。
其中最引人矚目的便是美國陸軍靈活多變的戰鬥編成方式,兩個機步旅壹個裝甲旅就是壹個機械化步兵師;兩個裝甲旅,壹個機步旅就是裝甲師或裝甲騎兵師。
這也就罷了,關鍵是這些旅級戰鬥隊以及下屬的營級戰鬥隊是可以根據戰場形勢隨時調整編組的,這便是美軍引以為傲的模塊化編組。
由此延伸到武器裝備上,美軍也希望能夠做到壹車多能,壹機多用,壹船多型,壹彈多效。
於是地上跑的有了史瑞克輪式戰鬥車輛,以此為平臺,加裝不同模塊可以形成步戰車、反坦克突擊車、支援榴彈炮、戰場救護車甚至是工兵維修車。
天上飛的有了F-35,空軍、海軍、海軍陸戰隊壹機三型,絕對是航空器中的前無古人的曠世之作。
水上遊的有了瀕海戰鬥艦,多裝垂發模塊就可以化身防空對地攻擊作戰艦艇;加強聲吶和反潛武器那就是妥妥的反潛高手;放上排雷裝置,又能無憂無慮的專心掃雷。
至於炸人的,那就是根據MK82航彈衍生出來的各種精確制導武器或超視距攻擊武器了……
總而言之,美國人是將模塊化研究到骨子裏去了。
既然如此,無人機這個領域美國人同樣是不能放過的呀,所以早在九十年代中期,美國的相關學者就提出幾個模塊化無人機的構想。
那場面就跟多功能螺絲刀換刀頭壹樣,賦予了無人機更大、更廣闊的任務邊界和戰術可能。
甚至有位美國專家甚至提出,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正在研發壹套系統,可以令多批次無人機擁有各自獨立的運行能力,就如同鳥群壹樣,可以自由的散開、組合,發現目標後即可告知後方指揮部,也可根據指令獨立或集群式攻擊。
且這樣的無人機可以根據不同場地、不同任務、不同環境更換成不同的光電探頭、通信系統、殺傷戰鬥部等,形成多層次、多種類的模塊化作戰方式,從而令未來的戰爭更富有進攻性的同時,進壹步降低己方的傷亡。
這還不算,那位美國專家在那次小規模論壇上甚至預研,未來十到十五年內,美國就可以將這種看似科幻的作戰模式應用到實戰當中。
當時這位美國專家的演講觸動了在場的每壹個人,這其中便有當時擔任俄國駐美國武官處副官的莫德裏奇。
只是當時的莫德裏奇不知道的是,現場還有壹位匿名的重量級人物,那就是中國騰飛的總工程師,林光華。
其他人如何反應不知道,反正當時的林光華是被震撼到了,以至於這位從無人機起家的總工程師在聽完那位美國專家的演講後都有些自慚形穢。
幹了十多年的無人機了,型號推出了十多個,居然在理念上跟美國的業內存在這麽大的差距。
那種多批次,多任務屬性的模塊化無人機難嗎?
對其他人或許很難,但對林光華來說只不過有些小麻煩而已。
要知道中國騰飛過去十年裏壹直致力於無人機蜂群技術的研究,並且也在探索無人機多任務方式的實際應用。
就比如說攻擊系列無人機,以及防止以色列的“哈比”反輻射無人機,中國騰飛都在其基礎上開發了不同類型的戰鬥部和打擊組合。
與此同時,特在TY系列無人機上應用不同的光電吊艙、雷達吊艙以及通信吊艙以應對不同種類的任務。
將這三者融合在壹起,不就是所謂的模塊化無人機了嘛!
所以對當時以訪問學者在美國求學的林光華來說,關鍵的不是實現的應用技術,而是超前的思想理念。
好巧不巧的,這位美國專家給了林光華壹次頭腦風暴和思想上的PUA,讓林光華茅塞頓開的同時,也感到壹絲緊迫。
沒辦法,實在是那位美國專家的兩句話已經在他心裏紮下了根。
壹句是:“這類劃時代的裝備體系,必將改變未來戰爭的遊戲規則!”
第二句則是:“美國將在十到十五年內裝備這類體系,並應用於實戰!”
時不我待呀!
當時林光華的腦子裏就這五個字,然後就匆忙的結束了訪問學者之旅,帶著這套可能改變遊戲規則的理念回到了國內。
在與莊建業壹番商談後,隨即便在中國騰飛下屬的無人機業務板塊內開展相關技術的研究。
然而同樣是林光華不知道的是,莫德裏奇回國後並沒有把這件事向上匯報,原因很簡單,因為俄國已經掌握了確切消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並沒有在模塊化無人機方面下多大力氣,至於原因也很簡單,相較於F-35這類復雜的航空項目,簡單的無人機項目裏的利潤太低,讓洛馬覺得投入大筆資源不值得。
但做不做是壹回事兒,吹不吹就是另壹回事兒了。
模塊化無人機雖然利潤低,但逼格高呀,對外壹說,洛馬很快就要掌握了壹種足以改變遊戲規則的新式裝備,洛馬在軍事裝備領域的形象立刻就偉岸起來,無論是對外銷售還是對內遊說國會山,都能事半功倍。
既然正主都不操心,莫德裏奇這個外人又何必著急,非但如此反而還會嗤笑自己當初聆聽演講時震撼的表情,還是太年輕,不懂老美的套路深。
結果,就在莫德裏奇就快把這段七、八年前的記憶遺忘之際,小滿卻給他展示了當初那位美國專家設想出來的事物,妳說他吃不吃驚,震不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