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國

莊不周

歷史軍事

初平二年,秋,廬江舒城。 孫策忽然翻身坐起,空洞的眼神瞪著被晨曦照白的窗棱,壹動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09章 穿越者也要冷靜

策行三國 by 莊不周

2019-5-17 14:59

 孫策握緊長戟,壹戟刺出,隨即收回,用力猛拉。
  戟胡劃過木人樁,卻沒能割斷,只要木人樁的頸部位置留下壹道深深的劃痕。如果是真人,免不了頸動脈受傷,失血過多而亡。
  孫家父子都有練武的天賦。孫策年紀輕輕就能打下壹片江山和他這方面的天賦分不開。雖然才十六歲,他已經身高八尺,蜂腰乍背,力量過人,反應也超人壹等。即使不論家傳的武藝,僅憑這身體素質,他就是難得的猛將。
  唯壹遺憾的是孫家家傳的武藝也是大路貨,無非是劈砍戳刺那幾下,沒有傳說中的斷魂刀、奇門槍之類的秘笈,他們與普通人的區別只在於從小就練,更加精熟,不是農閑時才練兩下的農夫可比。
  盡管如此,孫策還是練得非常用心。亂世之中,有壹身好武藝總是沒錯的,何況他底子這麽好,荒廢了太可惜。雖說他不想做匹夫之勇式的莽夫,但誰能保證不會有落單的時候。好容易穿越壹回,又是赫赫有名的小霸王孫策,如果被路人甲砍了,那可就成了笑話。
  武術嘛,其實也是大道至簡,好看的都是花架子,能殺人的就那麽兩招。就像後世的那些所謂宗師壹樣,擂臺下姿勢擺得有模有樣,上了擂臺要麽改用王八拳,要麽被人秒殺,打得鼻青眼腫。網絡時代,各種各樣的宗師層出不窮,被打回原形也數不勝數,雷人頻出,他看得太多了。
  長戟在手,策馬奔馳,孫策胸中便有壹種莫名的豪氣,仿佛原來的孫策又回來了。每當這時候,三弟孫翊和剛剛會走路的八妹孫尚香就是他最忠誠的啦啦隊,跺足拍手,樂此不疲,讓孫策很有成就感。如果不是只有改變老爹的命運才能繼續自己腐朽的富二代生活,他都不想去南陽了。
  孫翊、孫尚香大聲叫好,孫權也目露羨慕之色。孫策卻不怎麽滿意。熟諳戰爭史、兵器史的他知道,隨著冶鐵技術的革新,甲胄的防護能力提升,戟側枝勾割的功能弱化,很快就會從戰場上消失,只保留刺的功能,以後將是槍矛稱王的時代。不過槍矛成為騎戰的主戰兵器還需要壹個助力:馬鐙,沒有馬鐙保持平衡,絕大部分人無法僅靠雙腿坐穩馬鞍,雙手握槍沖鋒。
  不過他暫時還不打算拿出馬鐙這樣的神器。
  在三國時代,能用矛戟在馬上戰鬥的都是高手。孫策就是這樣的高手,但這是他的天賦,不是所有人都能擁有的。以江東為根基爭奪天下最大的短板之壹就是騎兵不足,沒有足夠的戰馬,沒有訓練有素的騎士,壹旦過了長江,面對策馬奔馳的北方鐵騎,以步卒為主的江東軍很難有取勝的機會,這時候讓馬鐙提前面世豈不是給自己找麻煩。
  如果不能解決戰馬來源,割據江東就是坐以待斃,除非北方出現重大失誤,否則不可能有逆襲的機會。張纮的廣陵對也好,魯肅的榻上對也罷,甚至包括諸葛亮的隆中對,都有壹個前提:北方有變。如果北方沒有變,那江東、西蜀都只能等死。
  欲爭中原,必爭江淮。欲爭江淮,就要面對北方的騎兵。孫策遇刺後,孫權多次攻擊合肥都未能成功,固然因為軍事非孫權所長,又遇到了曹操這個三國最傑出的軍事家,但歸根結底,騎兵數量不足也是個關鍵的因素。沒有足夠的騎兵,就算孫策沒死,偷襲許都的計劃也沒多少成功的可能。
  未能逐鹿中原是孫策的遺憾,在這方面,他的戰績含金量不如曾經大破西涼軍的孫堅,但從另壹個角度來說未嘗不是他的幸運。面對曹操麾下的虎豹騎和後來的烏桓名騎,孫策也沒有必勝的把握,這是客觀條件決定的,不以某個人的意誌所轉移,別說小霸王孫策,就算是真霸王項羽也不可能憑壹已之力橫掃千軍。正因為知道這壹點,如今的孫策才迫切希望保住孫堅的性命,至少爭取幾年緩沖的時間,好讓他找到對付騎兵的對策。
  苦練武藝,不等於迷信個人武力,這是兩碼事。
  身為穿越者,孫策很冷靜。
  ——
  周瑜婉拒了去長安的計劃,陸康很失望,卻還是舉周瑜為孝廉,委托他和孫策護送上計吏到南陽。
  數日後,太守府傳來消息,上計吏已經準備妥當,可以起程了。孫策辭別了母親和弟妹,和周瑜壹起出了門,來到太守府門口。時間不長,陸康出來了,遠遠地看了壹眼孫策,欲言又止。孫策微微欠身致意。陸康見狀,有些尷尬的回了壹禮。
  孫策覺得陸康雖然有些自以為是,有時候還太天真,但嚴格來說並不是什麽惡人,至少比後世那些道貌岸然的偉君子要好得多。漢人還講氣節,再往後就只剩裝瘋賣傻、嗑藥果奔的魏晉風骨了,再然後就是世家大族稱雄的南北朝,無數世家子弟嘴裏講著仁義道德,手裏卻捧著胡族賞的飯碗。
  在家千日好,出門壹時難。對孫策這個來自出遠門不是高鐵就是飛機的現代人來說,在漢代出遠門絕對是壹個艱巨的挑戰。因為沒有馬鐙,僅靠兩條腿夾著馬鞍保持平衡太累,他本想和周瑜壹直坐車。可是在車上坐了不到壹分鐘,他就改變了主意,決定還是騎馬,美名其曰練習騎術。
  沒辦法,坐車太難受了。壹是要跪坐,膝蓋疼;二是漢代的車沒有減震系統,路又不平,顛箥起來撞得骨頭疼。孫策覺得,他要是坐車到南陽,不光是腿要坐廢了,全身的骨頭都得顛成粉。
  還是騎馬吧。
  對孫策的決定,上計吏壹臉冷漠,但看得出來他眼中的鄙視,周瑜也不同意。車不僅是壹種交通工具,更是壹種身份的象征,不是所有人都能坐車的,騎馬出行是很沒面子的。即使是領兵作戰的將軍,行軍時也是能坐車盡量坐車,迫不得已才會騎馬,壹直騎著馬的那是身份卑賤的人,比如隨行扈從的騎吏。周家的十個部曲就是騎馬趕路,孫策騎馬而行,豈不是與他們為伍?
  孫策拒不接受周瑜的意見,他甚至要求周瑜也騎馬,當然也被周瑜毫不猶豫的拒絕了。兩人各執壹詞,最後只能各取所便,周瑜坐車,孫策騎馬。
  “這是妳自願的啊。”周瑜伏在車軾上,壞笑道。
  孫策立刻還以顏色。“公瑾,妳雖然聰明,卻畫地為牢,從心理上就屈從世俗,這樣是很難有真正見識的。要想與眾不同,先要高人壹等,跳出固有的層次。只在高飛的鷹才能總覽全局,在草叢裏啄食的雞是不可能理解鷹在想什麽的。”
  周瑜郁悶不已,卻又不得不承認孫策說得有理。
  -
  -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