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注册新用户 关闭

找回密码

手机用户推荐选择

下载杏吧APP 看片更便捷

超級農業強國

淩煙閣閣老

都市生活

2001年,對中國來說,註定是不平凡的壹年。
7月,經二輪投票,萬眾矚目的2008年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695章 嘉谷的土味創業軍團

超級農業強國 by 淩煙閣閣老

2022-9-11 21:40

  什麽叫“蝴蝶效應”,齊政再壹次體會到了。
  肅省作為受兩漠水庫影響最大的省份之壹,面臨的也不全然是好消息。
  降水、地上水實實在在的增加,風沙的消減,對肅省的農業而言,總體上肯定是壹件好事。
  但由此帶來的連鎖效應,就不見得全是好事了——肅省發生滯銷的農產品,可不僅僅是肉蓯蓉,還有蘋果、聖女果等特色產品……
  氣候改善帶來的增收,居然讓農民們過得還不如往年,往哪說理去?
  不少經常看到類似新聞的人可能會疑惑,滯銷無非供過於求,全中國這麽多地方在種植蘋果,明知道種的多了會供大於求,為什麽還要盲目的種?
  不過,對於被互聯網包圍的網友來說,知道這些事情貌似不是難事。但對於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果農而言,他們哪裏懂這些?何況就算被互聯網包圍,又有多少人能從繁雜的信息中篩選出正確的答案?
  信息不對稱,任何產品都是壹窩蜂而上,只要老天正常,供過於求是常見的現象,進而導致滯銷,這是中國農民的通病。
  這個命題太大,大到各級政府都為之頭痛,但肅省將目光放在了嘉谷身上。
  生態協會的錢老拿滯銷的肉蓯蓉說事只是第壹波試探,隨後,肅省各地的相關部門,都為了當地不同程度的農產品滯銷問題找上門來。
  其實,肅省在農產品滯銷的第壹時間就想到嘉谷,齊政並不奇怪。
  肅省六大特色農業產業,蔬菜、馬鈴薯、草食畜牧業、中藥材、優質林果和釀酒原料,有三個深受嘉谷影響。
  肅省形成的河西走廊灌區、沿黃灌區、涇河流域、渭河流域和“兩江壹水”流域五大蔬菜優勢產區,已成為我國“西菜東調”、“北菜南運”的五大商品蔬菜基地之壹,理所當然成為了嘉谷農產品供應鏈的西北內陸出口蔬菜重點采購區域、西北溫帶幹旱及青藏高寒區設施蔬菜重點采購區域。
  全省人工種草面積達到2000多萬畝,居全國第2位,其中苜蓿面積居全國第1位——其中產量最大、品質最佳的商品草生產和儲備基地,是由嘉谷打造的。
  啤酒大麥和啤酒花就更有名了,兩者分別占到國內啤酒生產原料的70%和90%,啤酒花現在更是走出國門,保障著全世界啤酒愛好者的啤酒供應。
  從組織角度來說,也是這三根支柱的產業化、高效化最為明顯。
  肅省凡是加入了嘉谷系合作社的農場,都積極推廣管道輸水、膜下滴灌、小管出流等農業節水技術,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以水定規模,以水布局產業結構,大田作物1畝地用水不能超過400方。
  這是什麽概念?
  種傳統的玉米,壹畝地需要800方水,這就是“高耗水”作物,是不允許肅省嘉谷系合作社種植的,即使是大田輪耕,種的也是其他節水高效作物。
  當然,節水還不是肅省人最津津樂道的。最為人矚目的,是上述三個嘉谷深度參與的特色產業,從來沒有滯銷的風險!
  信息不對稱對於普通農民來說可能是天塹,但對於情報暢通的嘉谷來說,並非難解之謎,更何況……
  “集團在肅省新建成果蔬保鮮庫51座,新購置移動保鮮庫80輛,新增儲藏能力23萬噸;截至目前,在肅省已建成果蔬保鮮庫433座,儲藏能力達到333萬噸……”新任首席助理魏明很快進入工作狀態,將齊政想要的資料遞給他。
  齊政接過壹塊平板。
  上面是壹份全國電子版地圖。成塊的綠色區域,是嘉谷的農業生產基地。明顯可以看出,越是產糧大省,綠色區域的面積越大。最大的兩個成片區域,壹是在東北黑龍江省,二就是阿拉鄯沙漠的大綠洲了。
  而在農業生產基地之間,是壹個個紅色的小點和連線,這就是嘉谷的倉儲冷庫和農產品供應物流。
  “嘖,十多年了,甚至可以說嘉谷最重要的資產,基本都在這上面了。”看著壹閃壹閃的電子地圖,饒是齊政,也有壹種難言的自豪感。
  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在嘉谷不少管理層眼中,就是壹個“天坑”——每年砸進去的錢,讓齊政在批復時都要倒吸幾口氣。
  即使如此,時至今日,也只能說搭成了大的骨架,繼續投入的力度不會繼續加大,但也不是說停止投入了。
  能讓嘉谷所有高層心裏滴著血,卻依然咬牙堅持投入,自然是這套冷鏈物流體系對嘉谷體系的加成之大,超乎壹般人的想象。
  如果讓齊政來形容,那就是其幫助嘉谷農業產銷體系,與國內非嘉谷農業產銷體系,幾乎是拉開了壹個時代的距離——其他農業產銷體系還在19世紀,而嘉谷已經率先進入21世紀。因為,嘉谷的產銷體系是按工業體系的標準而搭建的,具體就表現為標準化生產、先進的包裝儲藏、完備的冷鏈設施……
  嘉谷系的農業基地從未出現過滯銷的情況,除了信息局對市場的預判給力,很關鍵壹個原因,就在於這套倉儲保鮮冷鏈物流體系。
  別的不說,單單是嘉谷倉儲保鮮能力比壹般的倉儲設施都要強,就足以讓嘉谷在行業內的議價談判能力有了質的提升——對於不少農產品來說,哪怕保鮮期能延長壹個月,也足以錯開上市高峰,從而賣出好價。
  基於此,肅省將化解滯銷風險的希望寄托在嘉谷身上,也就不難理解了。
  “老板,公司會同意肅省方面的求援嗎?”魏明見齊政最後將目光放在肅省的版圖上,試探問道。
  齊政也摸著下巴考慮著:“妳有什麽看法?”
  魏明來前是打了腹稿的,很快道:“我就想,如果是大宗的糧油、蔬菜和水果,我們介入整合倒是合適;但如果是區域特色農產品,不太值得集團傾力投入。”
  幫助肅省特色農產品對接產銷的成本,對現在的嘉谷來說,算不得什麽,完全屬於可以承受的風險。真正需要考慮的,還是這樣做的價值,是否符合集團的需求?
  從魏明的角度來看,如果能改造壹些非常有地域特色的小眾產品生產模式,作為嘉谷農產品供應鏈的附屬,是非常不錯的。但是,如果在不同品質、種類和數量的小規模農產品上投入太多精力,就會變成壹種長期緩慢的投資,並不是很符合集團的利益。
  說白了,可以大規模機械化、自動化生產的大宗作物,才是嘉谷這麽壹家世界級巨頭的經營主力。
  畢竟,嘉谷的倉儲保鮮冷鏈物流體系雖強,但也承擔不了全國高達4萬億的農產品流通規模。
  齊政沈默了壹下。
  見齊政沒有出言反對,魏明大膽建議道:“我還覺得可以通過嘉谷創業系公司,來深入改造肅省農業,或者說,改造各地特色農業。”
  “嘉谷創業系公司?”齊政擡起了頭。
  雖然是疑問句,但也說明了他的興趣。魏明受到鼓勵,忙道:“總部轉過來壹份創業計劃,我覺得挺有投資價值的……”
  無論中外,企業巨頭都會成為創業公司的孵化器。
  這壹點在科技領域最為常見。英特爾培養了很多做芯片的創業者,雅虎培養了很多互聯網的創業者。在國內創業者中,也有典型的“圈子”文化,企鵝的“南極圈”、阿裏的“前橙會”、金山的“舊金山”等。
  這很好理解。在制度完備的壹個巨頭公司內,無論妳的崗位是管理層還是員工,每個人都只是公司很小的壹部分,總有壹些人才想出來做壹些自己的事情。
  嘉谷也不例外。
  從2010年開始,就有壹些離職的嘉谷員工開啟了創業之路。
  對此,齊政是大力支持的,且不僅僅是口頭上的支持——想要創業的嘉谷系員工,可以把創業計劃交由戰略部審驗,如果得到認可,不僅可以得到嘉谷的投資,還可以借用嘉谷的資源,如嘉谷實驗室、嘉谷倉物流體系等,降低失敗的風險。
  幾年下來,也有壹批優秀的嘉谷系創業公司,猶如壹支支嘉谷“編外”軍團,正在業界崛起。
  但是,其他創業派系給人的印象都是高大上,什麽度娘的技術牛,阿裏的電商牛……輪到嘉谷呢,真的是土裏土氣的“老黃牛”。
  莫得法子,雖然沒有簡單復制老東家,但這些成派別的創業者大都體現了老東家的特質,在團隊建設、管理機制、企業文化等方面,其創辦的公司多多少少會有老東家的烙印——從嘉谷出來的創業派,可不就是“土味十足”嗎?
  這自然是玩笑之言。
  事實上,從嘉谷出來的創業者,都有著做農產品項目的基因,雖然沒有驚艷的讓人眼前壹亮的創業公司,但在農業大數據、農作物管理、精準指導、自動化、交易市場、可追溯性安全、市場信息等細分領域,還是頗受投資人追捧的。
  這樣思考著,齊政說道:“能被總部特意挑選出來,妳也看好,看來這次大概會有驚喜?是個什麽樣的創業計劃?”
  魏明輕輕點頭,道:“是個互聯網+農業的電商創業計劃。”
  咦,這就有點意思了,齊政挑了挑眉毛。
  因為嘉谷崛起帶來的效應,讓世人強烈感受到農業領域湧現出的無限機會,互聯網對於農業的改造熱潮比另壹時空早來差不多三年。
  同是10年,電商巨頭下鄉,創業公司如雨後春筍,壹眾農產品撮合平臺、生鮮電商紛紛崛起。
  互聯網改造農業的切入點出奇的壹致——打通農業的流通環節讓產地直接對接用戶,能極大提高農業效率,並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於是,在這壹時期農業成為被追捧的掘金項目。
  但結果壹如另壹時空。
  從今年開始,壹眾互聯網+農業的項目紛紛沈寂下來。其原因在於,實踐之後,從業者們發現,互聯網能改造的大多是離用戶最近的分銷環節,而真要深入到生產端,打通流通鏈,需要巨額投入以及漫長的時間等待。這對於想賺快錢的互聯網公司和投資者都很難接受。
  正是基於另壹時空的教訓,在這壹波熱潮中,作為農業行業當之無愧的霸主,嘉谷幾乎按兵不動,只投資了壹些從自家出去創業的技術服務類公司。
  現在,投資界不得不承認,嘉谷對於農業的認識之深,不是壹幫從互聯網行業的創業者所能比擬的——互聯網改造農業的口號已經喊了幾年,但在大眾的認知中,除了能在網上購買蔬菜水果(品質還極其不穩定)、出現了幾款爆品農產品品牌(價格還很貴)外,似乎並無太大的變化。
  真正能改造農業的,還得切入到上遊生產端!
  這種情況下,居然還有嘉谷系的創業者從電商領域切入,而且還能得到戰略部的欣賞,這就相當難得了——沒有可行性的計劃,根本不會送到齊政面前來的。
  帶著幾分期待,齊政翻開計劃書。
  “……參考嘉谷的農貨中央處理系統,依托分布式AI技術,歸集農產區地理位置、特色產品、成熟周期等信息,並將產品匹配給消費者……”
  “……鼓勵用戶去拼團、砍價,邀請朋友、家人等組成壹個購物團隊。借助於‘拼團’這壹模式,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聚集起海量的需求,得以迅速消化掉大批量的當季農產品……”
  “……基於平臺數據和用戶需求,實現小規模特色農業產品的半定制批量處理……”
  拼夕夕的傳說,自然而然的浮現在齊政的腦海中。
  “創業者叫什麽名字?”齊政眼皮跳了跳,莫非是某黃姓大牛?
  “呃,是壹位叫閆超的員工提交的創業計劃。”魏明奇怪地回答道。
  聽到不是同壹個人,齊政也不知道該不該失望。
  再仔細看看,這份計劃更聚焦於農業,甚至可以說是壹個純粹的互聯網農貨上行平臺創業計劃,與記憶中的拼夕夕還是有著不小的區別——可以,這壹脈相承的土味創業!
  當然,這也無疑更匹配嘉谷的利益。
  問題是,它有望成為本時空另類的拼夕夕嗎?
  ……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