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AA+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

             

第八章

悲悯将军 by 祁连岫云

2018-5-27 06:01

  对主席的夸奖,李木生不好意思地说:“主席过奖了,那是我应当做的。”

  “我从不虚夸,你不知道现在红军战士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这些战士都经受住了长征的考验,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我们革命事业的无价之宝!”说到这儿,主席拍着李木生的肩膀亲切地问:“吃过饭了吗?”

  李木生腼腆地笑笑说:“吃过了,通信员给我的东西被我一扫而光。”

  “好!你现在的任务就是要吃好,让体力尽快恢复。”接着主席又问了一些他家里的情况和团里的情况。

  这时警卫员报告林总和彭总来了,主席转身把他们让进来,然后对他们说:“我这里有位壮士,也是你们的老兵。”

  李木生立正,向林总和彭总行礼:“首长好!”

  林总和彭总还礼后,林彪对主席说:“我知道他,是我红四军的连长,也算是老班底了。”说完,转而对李木生赞道,“好样的!”

  彭总也笑着对主席说:“昨天木生一个跟头摔倒就睡着了,可把大家吓坏了,以为他昏过去了。”

  主席听后哈哈大笑,说:“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睡觉的呢。”说完,手扶着李木生的肩膀问道:“休息好了吗?”

  李木生憨厚地一笑,点了点头。

  这天晚上,李木生没有回到团里,他被林彪留在了红一军。后来部队在俄界改编,李木生正式回到林彪的麾下,成了响当当的红四团的副团长,并参与指挥了攻打腊子口的战斗。

  8.许司令的挽留

  听完李木生的讲述,许司令默默站起身一时无语。他是走过草地的人,他也曾杀马求食,他比谁都清楚为了救出战友只身返回那生命的禁地需要何等的勇气和牺牲精神!病房里静得出奇,李木生知道许司令正在考虑问题,所以他无声地坐在一边,不去干扰他的思绪。

  过了一会儿,许司令缓缓走到写字台前。写字台上摊开着一份尚未完成的报告,旁边倒扣着一本翻开的书。他先拿起那本书看了看,那是一本学习毛主席军事思想的文章汇编,他把书原样扣在桌上,又弯腰看了看报告上的标题,只见上面写着“关于东海军演的快速兵力投送和火力压制”,接着他叹息一声,转过身来,满脸无奈地说:“眼下北边的形势非常紧张,可是我的军事干部下台的下台、蹲牛棚的蹲牛棚。木生,我知道这样的时候你主持省军区工作很不容易。”说着话,他走到李木生的面前,微微一笑,再次诚恳地检讨道:“过去我对你使用有余,关心不够哇。你看这样好不好,你别走了,与其到人家那里当‘沙子’,还不如到南京来,当我的副手,仍然主管作战。你要是愿意的话,主席那里我去说。我们这里是国家的东大门,守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所以北边越紧张,这里就越重要。我想主席会同意我的意见的。”

  许司令这番推心置腹的话让李木生非常感动,他明白在这敏感时期,若不是出于对自己的信任,老许是断不会这样做的。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司令员,去南京我没意见。我在你手下十几年了,你了解我,还是那句话,我是军人,一切服从命令听指挥。”

  许司令满意地点点头,说:“好,你的病一好,就来军区报道。”

  许司令在李木生的病房里一直坐到一点多才起身告辞。临走前,他指着写字台上的报告恳切地说:“你别把病房当办公室,这些东西就让他们摸索着干吧,你现在的任务是好好休息,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尽快把病治好。”说完,他紧紧握着李木生的手,“木生,我该走了,我要让医院不惜一切治好你的病,相信你一定能够度过这一关。”说到这儿,他一拍李木生的肩膀,眼睛竟然有些发潮,动了感情,“李副司令,我在南京军区等你到任,你可要快点来哟!”

  刚送走许司令,警卫员小刘和送饭的护士就相跟着走了进来。今天的午饭是一碗蘑菇炖鸡,一盘竹笋炒豆腐干和一碗青菜豆腐汤。住院以来他的食欲从未像今天这么好过,只可惜这些菜里少了一样他喜欢的东西,那就是辣椒。

  护士把饭菜摆在写字台上就走了。她刚出去,警卫员立刻从军挎包里掏出一个小瓶子,里面是李副司令的爱人让他带来的辣椒油。警卫员一边把小瓶子放在桌上,一边说:“阿姨让我告诉您还是要听医生的话,少吃刺激性食物,实在想吃时就点上几滴,让嘴里有点辣味就行了。”

  李木生高兴地说:“这可是宝贝呀!放心吧,我会控制的,谢谢你啦!”说完,打开辣椒油的瓶盖,像孩子一样嗅了嗅鼻子,然后往青菜豆腐汤里滴了几滴。看着红油在汤里一点点散开,他对警卫员开心地说:“这个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呀!”

  9.牵动命运的住院

  转眼到了星期六,傍晚开饭前,李木生的爱人朱翠兰提着为丈夫煲的鸡汤和一大堆其它营养品风风火火地从镇江来到军区总医院。一进门她就喜气洋洋地说:“你猜我给你带来了什么?”

  李木生开口就说:“辣椒。”

  “就知道辣椒。我给你带来一个好消息,海罗已在火车上了,明晚就到。”

  “他不是说回不来吗?”

  “我给海军基地的老王打了电话,老王说他们分队的领导根本不知道海罗家里有事,这孩子根本没有告诉他们你生病住院了。”翠兰说着,又从挎包里拿出一摞信,“这是赵启民的,这个地址我不知道。噢,这是老廖寄来的一百块钱。”

  “老廖真是的,他家里也不宽裕呀。”李木生一边说,一边高兴地接过信。他先拿起翠兰不知道地址的信看了看,说:“这是从疗养院寄出的,笔迹是陈拐子的,他也得了癌,手术好几年了,一直维持得不错。今天真是丰收了,他们就像商量好了一样,一块给我写信。”这几个人都是他在新四军的老战友,赵启民和陈庆先是他的老上级,廖成美是他的老搭档。

  他首先拆开了老赵的信,顿时一股浓浓的战友情跃然纸上。老赵在信中说:“我从成美那里听说了你的病情,咱们好几个战友都得了类似的病,大概是战争年代风餐露宿落下的病根吧。听他说你对病满不在乎,我行我素不管医生的禁忌。你的个性我是知道的,我劝你一句,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是好的,但战胜病魔还是要在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看到这儿,李木生微微一笑,这句话听着太亲切了,它是当年赵参谋长的口头禅。

  他把信反复看了两遍,那些带着老赵体温的慰问和关心,又一次勾起他对往事的追忆。抗战爆发初期,他奉命从抗大奔赴新四军,担任四支队八团一营的教导员,当时赵启民是老八团的参谋长,从此他们一起走过了老八团初创时期和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

  人的命运总会被这样或那样的机缘巧合所驱使。提起李木生是怎么去新四军的,就不得不说起他与医院的关系。他一生中除了这次住院,还有过三次,都是在战争年代。第一次是参军不久,在九打吉安时他第一次负伤;第二次是在第五次反围剿时中弹,被抬进战地医院进行救治;第三次是在抗大的时候,由于几次负伤均未得到很好的治疗,在一次战术训练中,他忽然旧伤复发晕了过去,于是他被送到延安的干部休养连。而关乎他命运的两次重要的转折,恰好都发生在他住院的时候。
上一页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
分享推广,薪火相传 杏吧VIP,尊荣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