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系統來大唐

農家壹鍋出

網遊小說

開元二年,四月,柳綠枝頭。
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灞水流經。
灞水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649章 另有新物燒開水

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

2022-8-28 21:19

  不長時間,四個人自己吵了起來,爭論應該種什麽,種多少地。
  陳墨安靜地喝著茶水在那聽,他沒什麽想法。
  非要說想啊,就是想著半年後把四個人送走。
  瞧情形,陛下是在給村子找麻煩,原本壹切都好,四人來了,開始折騰。
  差不多的時間,其他各縣的大部分考生村官都出了笑話。
  不過確實有厲害的,到村子裏自己做飯,吃完了找村正報個到,出來開始逛村子。
  看看地理位置,誰家富裕,哪壹家的房子正在修葺。
  再看院子,有的人家院落整潔,有的臟亂。
  掏出本子和紅藍鉛筆記下,有的臟亂未必是家裏人不勤勞,很可能幹活的人少。
  在到村口瞧瞧柴火垛,遇到人了問問分別是哪家的。
  村民大柴火垛會堆在外面,家中放小柴火垛和柴房。
  壹旦起火,撲救更容易。
  柴火垛也能反映出壹家的人數和勤勞程度,柴火垛壹般都是木頭,沒有劈開的木頭。
  上面用草簾子苫上,下雨了不會全部澆濕。
  有時路過誰家了,在院子外面喊壹嗓子,等主人出來,進去瞅瞅放煤塊和煤坯的倉房。
  李家莊子,李易給護士們下午上完課,李隆基壹家又來了。
  今天是五月二十九,本月最後壹天。
  小家夥看到李易,直接跑過來張開小胳膊讓抱。
  他平時在宮中,感受到的氛圍不同。
  王皇後倒是帶著他坐旋轉木馬、劃船。
  周圍壹大群羽林飛騎,即便如此,王皇後也不帶孩子去禁苑。
  小家夥少了壹種田園間玩耍的快樂,主要是看不到小夥伴兒。
  在莊子裏總能看到小孩子跑來跑去,他會看著別人笑。
  “易弟,洛陽已經修上路了,人多,壹直連到了藍田縣,水泥用上,刻意制作了輪子寬壹圈的車。”
  李隆基說之前商量好的事情,從洛陽雇人修軌道。
  車輪寬,直接在路上壓出來車轍,其他車的輪子只要不寬過這個,就可以在裏面跑。
  軌道的路中間不是水泥,水泥的路面馬跑起來太廢馬蹄鐵。
  這種路相當於快速車道,中間的泥壓實壹些。
  下雨的話,水會先流進車轍裏,再從車轍軌道旁邊的槽子流出去。
  “今年冬天前能用上?”李易在計算時間,冬天前可以用上的話,經濟效益便體現出來。
  冬天前未完工,耽誤好幾個月。
  李隆基篤定道:“不連續下大雨耽誤工期,能。”
  隨即他又提起京兆府水網的事情。
  “今年水網同樣能修好,秋天即可,有了水網,百姓種田會安心。下大雨的時候,水網還能幫著排洪。”
  大臣們發現好處了,跟李隆基提過。
  八條河流若是水多,進水網,水網最後會流向秦嶺那邊。
  若水太多了,能形成壹條河流,順著低處的秦嶺山脈邊緣走。
  多了壹個泄洪的渠道,不然壹沖直接沖京兆府。
  連續多日下大雨,水會先把土地給滲透了,接著主幹流河道承受不住決口。
  水網建成,不等水積攢起來呢,先就排著,即便是哪壹處漫堤,也僅僅是壹個地方。
  土地沖了,可以從其他地方運糧過來。
  百姓的房子沖了,地還是被沖,房子也完了。
  換成李易那邊就叫沖農村保城市、沖田地保城鎮。
  李易已經想到了,他露出笑容:“水網河道可以每年清理淤泥,淤泥肥田。”
  “魚也多,尤其是泥鰍,放點鹽或香油讓它們吐吐沙子,很好吃。”
  李隆基跟著說,以前他沒想過百姓吃多少魚的問題。
  如今他明白了,百姓用竹簍抓壹次魚,可以吃兩天。
  還能夠用鹽腌制上風幹,保存很長時間。
  每壹個新的好辦法讓百姓多吃幾口肉,許多個辦法累積起來,百姓不就可以天天吃肉了?
  遠的地方暫時管不了,京兆府打個樣兒,其他地方照著學。
  “三哥,調料的種植要跟上,制作魚和肉的時候,調料多了,百姓才有更多的選擇。
  鹽的價錢不能提高,即使是大鹽商賣鹽,也不要收稅。
  每斤鹽若收壹錢的稅,最後到百姓身上,就可能漲五錢。”
  李易反對現在收鹽稅,鹽是生存必需品。
  “糧同樣不收稅。”李隆基見識同樣不淺,鹽、糧,不可動。
  “三哥,我讓工坊制作了壹個燒水的東西,妳拿回去,等太陽光足的時候用。”
  李易說著看向太監們,四個太監跑出去。
  等他們回來,搬了壹個布滿了小鏡片的鍋。
  鍋的邊緣延伸出來壹個鐵架子,架子上放了壹個銅水壺。
  “鏡子?”李隆基認識鏡子。
  不過看這麽多的小鏡子放在那裏,照壹照,眼睛難受,好多個自己。
  “對著陽光,這些鏡子發射的光落到水壺的範圍,水壺就會被加熱,燒開水。”
  李易看著工匠們制作的鏡子太陽能竈介紹。
  “有何用?”李隆基想壹想,覺得能成功,只是不清楚用途。
  “海水不能喝,用這個加熱,蒸汽冷凝,要是還擔心有其他的東西在,用多層棉布過濾。
  再燒開,水就能喝了。棉布可以清洗,也能替換,船上裝棉布,比裝其他東西容易。”
  李易再次說到怎麽給遠洋船隊補給淡水。
  之前他考慮用玻璃罩子蒸餾,速度顯然太慢,現在拿出來太陽能竈,就快了。
  關鍵是這個竈可以做飯,不然在船上就是炒面、幹巴餅。
  “易弟,不用玻璃鏡子,用鎦金或銅箔也行啊,玻璃鏡子容易壞。”
  李隆基想到了替代品,鏡子碎了怎麽辦?再貼更小的片?
  換壹下,換成摔不壞的。
  李易詫異地看向李隆基,我擦,古代人挺聰明啊,我咋沒想到呢。
  壹面薄銅鏡的重量不算輕,放在大船卻無所謂那點分量。
  李隆基接著說:“軍隊治療外傷,最好是開水,後勤輜重裏加幾個同樣的東西,感染的可能性會降低。
  若是遇到沒有好水的地方,沼澤水,用來蒸餾或煮開了給將士們喝,不生病。”
  “三哥所言極是。”李易點頭,佩服,對,軍隊在外面,沒有正常的河流,只有沼澤和臟的水泡子。
  裏面的水,喝了會死人的。
  帶上這個東西,慢慢燒唄,喝壹口水和壹口水都喝不到,是兩回事兒。
  至於說下雨沒有太陽怎麽辦?喝雨水唄,現在的雨水汙染不那麽重。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