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系統來大唐

農家壹鍋出

網遊小說

開元二年,四月,柳綠枝頭。
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灞水流經。
灞水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621章 寒冬多儲盛夏冰

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

2022-8-28 21:22

  “趁著小寶寶什麽都不知道,我把那邊少了丈夫的女子介紹給妳,她的孩子跟妳的孩子壹般大,妳願意不?”
  李易就不想這樣的情況在自己面前出現,但既已出現,必須勇於面對。
  “我媳婦兒剛沒了,我就再找壹個,我……”
  男子很糾結,他此刻對女人沒什麽想法,就是要養孩子。
  孩子吃奶呢,要是沒人餵,他會煮米湯。
  米湯是蒸米飯和煮米飯的時候,在米飯沒有硬結的時候,不是有個上面的濃汁麽。
  有的那個幹後就成了像薄紙壹樣的東西,這個營養價值最高。
  所謂的餵嬰兒米湯就是這個,不是粥。
  這就相當於煮奶喝的時候鍋中最上面那壹層奶皮子,古代知道怎麽在沒有母親的情況下怎麽餵嬰兒,米湯。
  和尚抱著嬰兒化緣的時候,都找那些富貴人家。
  “時間會消磨壹切,即使無法忘記,終究壓在心底,我給牽的線,沒人敢說妳難聽話。”
  李易堅持要幫兩個家庭重組,相當於壹個家庭生了壹對兒雙胞胎。
  大唐許多人家的婚姻絕非因為相互喜歡,而是互相依靠,包括生理上的。
  “那……行,不知道對方願意不?”男子答應,這樣孩子能喝到奶。
  “放心。”李易帶男子先打針,掛點滴,不用動手術。
  闌尾也挺重要呢,醫學發展,研究闌尾,不是壹點用都沒有,隨便切的。
  轉過頭李易去找丈夫沒了的婦人,跟對方壹說,自己擔保,婦人也答應,至少家中又多了個男人,先不告訴孩子。
  兩個人見了面,無所謂喜歡與否,婦人抱著對方的孩子轉身餵奶,就算是壹家人了。
  “李郎,他們以後的日子會好過?周圍的人知道情況,萬壹哪個說漏了嘴……”
  永穆公主了解到情況,找李易。
  “莊戶不知道,知道的懂得如何說話。”李易回答。
  “莊戶?啊!妳要招他們當莊戶?他們……嗯!他們壹定願意。”
  永穆公主懂了,莊子增加四口人。
  “不讓他們再看到這片海,他們才能不總去想。”
  “是呢!突然的意外才最叫人難以接受。”
  “說明生存壓力還是小,自己都活不下去的時候,哪有時間去考慮其他,如那些土著遺民。”
  “照此說來能難過的人是幸福的?”
  “我可沒說。”
  “說了。”
  “沒!”
  “說,嗚……”
  ……
  隊伍繼續歸程,離家越來越近。
  過杭州,接著是上海,大唐的上海還沒有,有大河,水嘩嘩地沖進海裏。
  沖著沖著就沖出來沖積平原,再後來就是移民。
  天色是黑的,淩晨四點,按照航行速度,明天半夜的時候能抵達海州。
  眼下海面上亮著漁光,晚上用燈光誘魚,然後船上的人撒網。
  現在小漁船沒有了,最小的都能裝十噸的貨物,目前采用單船拖網模式,不過網不沈底。
  拖壹拖就開始收網,對網的強度要求高,以前麻編織的網敢這麽拖,不夠網錢。
  船大的優點在於不會被小風浪給拍進水裏,安全系數高。
  漁民們組團兒出海打漁,漁船通過李家莊子的無息貸款買。
  打漁之前先說好工種安排和利潤分配,晚上打漁,天亮的時候靠岸,網裏的東西立即處理,岸上有人手。
  鮮魚賣給當地的商人到魚市,其他的蝦什麽的煮,魚則制作成魚幹,湊夠壹批還是賣商人。
  商人負責把幹貨帶到蘇州所在,走鐵路運往長安,長安再繼續往其他地方送。
  價格看大唐朝天下基金收海貨的隊伍寫牌子,按照基金價格進行上下浮動。
  海貨的品種和品相不同,價格也跟著變化。
  現在冬天,有時飛艇會來,往北面的地方運,京畿道上面,即甘肅等地方,從長安運過去陸路遠,還不好走。
  飛艇在結冰的地方帶上冰塊,飛過來要鮮魚,再飛到需要的地方賣。
  有時風向不好,速度會慢,用冰保鮮。
  那裏的百姓就能吃到便宜的海魚,甚至冰鎮的大海蝦、牡蠣、扇貝……
  李易在房間中隔著玻璃看漁光,周圍壹群大臣,近鄉情怯,他們睡不著,把李易給喊起來陪他們聊天。
  好在李易今天晚上沒幹什麽,有精力,永穆公主和小蘭跟著壹起過來。
  李易拌好餃子餡,負責揉面、搟餃子皮,永穆公主二人坐在那裏包月牙餃子,早飯這些人吃煎餃,不是水煎包。
  水煎包用發面,煎餃用燙面,口感有區別。
  “今天進臘月了,不知道長安的百姓冷不冷?”姚崇看著外面的漁火。
  “長安北面的更冷。”李易撇下嘴。
  臘月還能暖和?電報過來說下了幾場大雪了。
  今天陽歷壹月八日,農歷臘月處二,北方壹月份是什麽天氣?
  “河上的冰凍得很厚了,再等等就鑿冰、儲冰。明年大唐需要的冰多,正好賺錢。”
  永穆公主飛快地包著餃子,動作熟練,倒不覺得降了身份。
  她過來幫忙是為了好玩兒,想起了來年缺冰,李家莊子賣的冰供應不上。
  “對啊!”小蘭附和:“往廣州等地送,飛艇過去,海州的大海船也行,冰多了堆在壹起蓋好,化不了。”
  “是這般,蜀地亦需。”張九齡想到了故鄉,那裏的人很少見過冰,更不用說吃。
  “井水的冰制刨冰,或莊子的冰塊,河冰解暑或鎮水和東西。”
  宋璟回憶在廣州當都督的日子,熱呀!只能用水來降溫,井水最好。
  冰,有錢沒處買。
  要買的話得在夏天時候的黃河把冬天藏的冰裝船,到海邊後河船換海船,海船送到廣州。
  根本沒有人願意這樣做,來回折騰,壹船冰送過去,耗時兩個月,能剩五分之壹?
  再往外拿,兩天化沒了。
  海上的大船是水軍的,水軍那時快要解散了。
  “哎呀!”宋璟壹想曾經的情況,皺眉頭:“最初用水軍運冰,所賺之錢可養軍隊。”
  周圍人沈默,不出聲了,妳宋璟好意思說這話?妳剛當上宰相就想著奪軍隊將領的權力,妳會考慮那個?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