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系統來大唐

農家壹鍋出

網遊小說

開元二年,四月,柳綠枝頭。
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灞水流經。
灞水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249章 紅塵追逐利尋根

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

2022-8-28 21:21

  聽永穆公主公主說王維在長安,李易露出笑容。
  詩是王維寫的,但李易知道,王維壹點都不思鄉,他家鄉在鄭縣東邊,自己的隊伍現在就能過去。
  雇個車,正常速度,壹旬就回家。
  王維家裏有錢,沒事兒就往平康坊跑。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寫在開元五年,具體地址是哪?洛陽。
  資料中有寫,王維寫這首詩的時候在公元七壹七年。
  說他在長安,有時至洛陽。
  單獨看,看不出什麽,很正常嘛,洛陽是東都,長安也是都城,沒毛病,人家喜歡遊山玩水。
  不過聯系上歷史資料‘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上之中開元五年,春,正月,時上將幸東都,辛亥,行幸東都。’就明白了。
  歷史上今年李隆基在洛陽過的,開春就往那跑。
  兩年前王維就跑長安來了,那時他咋不去洛陽?
  他是追著李隆基跑,想讓李隆基知道他的才華,所以他根本就不想念家鄉,他思念李隆基。
  若這個還不夠證明,那麽開元七年,也就是七壹九年,王維在哪?在長安,七月份還參加了考試。
  為啥這壹年在長安?看李隆基呀。
  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上之下開元六年,冬,十壹月,辛卯,車駕至西京。
  開元六年眼看就過年了,李隆基又從洛陽回到了長安。
  王維自己在洛陽呆著有啥意思?趕緊跟著回來。
  李隆基去洛陽屬於吃不飽飯,沒辦法。
  現在糧食足夠,李隆基就沒去,王維也不去。
  在洛陽能寫思鄉的詩,在長安亦能寫。
  李易壹想著資料上寫的內容就想笑,資料上寫王維獨自壹人漂泊在洛陽。
  王維的侍女不是人?護院不是人?
  照此說來,眼下的自己也是獨自壹人茍且在長安城東灞水河畔。
  李易笑了笑之後,突然神情凝重:“聞恬,咱大唐許多人不會為官,咱們任重道遠。”
  “士不可以不弘毅嗎?路漫漫其修遠兮,我願和妳壹起上下求索。”永穆公主主動拉住李易的手。
  她看出來了,李易總是反感大唐的官員,辦事效率太低,很多能夠利民的事情擺著卻看不見。
  李易拉著永穆公主溜達:“等咱們回長安,找王維,我看看他怎麽樣,心不在百姓身上,就別當主政官。”
  李易沒說不準當官,哪怕是李白,妳拿不出來叫百姓過好日子的辦法,那妳就當詩賦協會會長吧。
  想當宰相,就先當縣丞,難道上來就給妳壹個中書令?
  妳整天喝酒,妳能把各方利益給平衡好嗎?
  “嗯!”永穆公主使勁點小腦袋,表示支持。
  她懂,主政官必須聰明,不但要把其他官員給算計住,還得幫百姓提高生活水平。
  算計官員的目的是為百姓,稍微厲害點的,在幫百姓過好日子時,衙門的收入增加,給其他官員福利。
  “李郎,妳想當主政官嗎?”
  “我能當嗎?”
  “好像不能哦。”
  “是呀!”
  “這樣其實很好,不然妳當壹州刺史,當半年,把規劃弄好了,妳還得換地方,呆壹年浪費才華。”
  永穆公主對李易就是這麽有信心,刺史啊。
  按照李易那時的行政位置,州比壹省小,但比壹市大,分上州、中州、下州等。
  刺史相當於壹個市的市高官兼市長兼市武裝部部長、市所在地方軍隊司令。
  在永穆公主心中,最多半年,李易就把以後幾年的事情全弄好了,別的人照著做即可,李易趕緊換地方。
  不需要等著壹件件事落實到位,看百姓確實有錢了,那屬於耽誤其他地方的百姓。
  她就這麽自信,沒辦法。
  李易看向永穆公主,對方給他壹個篤定的笑容。
  “是哈!”李易厚著臉皮應下了。
  換到他那時,他可不敢,不是做不到,許多人都可以,關鍵是政治鬥爭。
  背後沒有靠山,想幹什麽事情幹不了,壹群人擋著妳,背後給妳使壞。
  不涉及到利益的情況下,寫個小說都有許多讀者罵妳,何況是涉及到利益的現實。
  除非……
  “對權力的追求,也是對意誌體現的需求,最好的權力是軍權。總是有人願意為這個民族的延續和強大而聽從命令。”
  李易說著回頭看,要看郭子儀,然後看到了李隆基。
  李隆基的眼睛盯著兩個人拉在壹起的手上,當李易扭頭後,瞬間看其他的地方。
  李易不管他,目光鎖定郭子儀:“子儀,等出海的隊伍回來,第壹年我育苗,然後就分給妳家跟著育苗,順便還能吃壹點。”
  李易對郭子儀說壹句,轉回頭去,在壹張桌子上拿起半個鹵豬踢。
  半個也很大,比他那裏六個月出欄的豬的蹄子大壹圈,關鍵是肉看著多。
  他遞到永穆公主嘴前:“咬壹塊下來,咱倆吃壹個,骨頭吐地上就行。”
  永穆公主張嘴咬,嚼著聲音模糊地說道:“高壓鍋煮的。”
  “對,不如大鐵鍋最後幹鍋後涼的那種,那個有凍,壹大塊。
  今天晚上咱們用大竈燜壹鍋米飯,米飯熟了之後不急著掀鍋蓋,下面撤明火,用暗火再烤壹會兒。
  半個時辰左右,把上面的米飯弄掉,下面就是壹個鍋底兒凹形的大鍋巴。
  起出來壓平,切成小塊,明天給妳炸著吃,我都饞了。”
  李易從高壓鍋上想到了大鐵鍋,從大鐵鍋想到了鍋巴。
  永穆公主把嘴裏的東西咽下去:“食堂的鍋巴就很好吃,尤其是炒的。”
  “是呀,那個不是專門做,專門做……”李易停下腳步,別人跟他招呼他也不回應。
  過十幾息,他對打招呼的抱抱拳表示歉意,順便解釋:“突然想到事情,糯米這個東西吧,吃多了肚子難受,不過產量高。還有新的秈稻。”
  打招呼的人楞住,認真聽,他以為李易專門與他說。
  “所以在保證正餐吃飽的情況下,給孩子們增加額外的間食。
  弄個大點的作坊,油盡量別用太長時間,不要的油,拿到莊子做肥皂和香皂。
  攝入脂肪重要,衛生壹樣重要,肥皂和香皂還能出口換東西。
  要是壹百個香皂換壹船大豆,我覺得可以,妳認為呢?”
  李易還是有點走神,問跟他打招呼的人。
  “我認為李東主妳說可以就可以。”對方認真地回應。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