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系統來大唐

農家壹鍋出

網遊小說

開元二年,四月,柳綠枝頭。
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灞水流經。
灞水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638章 民政責重欲爆技

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

2022-8-28 21:22

  對於渤海,新唐書中有介紹:俗所貴者,曰太白山之菟,南海之昆布,柵城之豉,扶余之鹿,鄚頡之豕,率賓之馬,顯州之布……
  許多東西貿易而來,倭國和新羅就跟他們貿易。
  更多的是周圍的部族,他們各有東西互市。
  最簡單的鹽,渤海吃的是契丹給的鹽,歷史上此刻契丹控制渤海壹片地方,大唐的行政和軍事滲透不進去。
  說好聽的封契丹在什麽地方當什麽官,人家只是不鬧事,該如何做不聽大唐的。
  當下周圍壹圈能產鹽的地方,包括海參崴,借在大唐控制中。
  正常貿易給渤海國,中間的部族被帶到河南府,大唐才不壹下子送過去呢,渤海自己派人來換。
  渤海都城在李易時的延吉,向東直線距離壹百多公裏,有海。
  目前大唐有人,帶當地人捕魚呢,渤海最大的弱點是沒有漁這個行業。
  他們吃鹽吃進口的,說給他斷了就給他斷了。
  別的部族養馬的、養豬的、養羊的,壹個接壹個離開。
  渤海西南和南邊的位置快沒人了,慢慢挪,到時候看渤海怎麽玩兒。
  幾十萬人能占了六七十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又沒有高鐵和高速公路,國道、省道也見不到。
  李易時候的倭國已經把北海道和琉球王國等其他地方占了,才三十七點八萬平方公裏。
  日已落帝國,二十四萬多平方公裏。
  渤海幾十萬人若聚集在壹起,領土算占了?要是分散開……
  東北可不是草原,後突厥能夠馬上作戰,聚散自如。
  東北那麽多的山、丘陵,騎馬如旋風過境試試。
  “他們居然能吃到盧城之稻,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安圖縣石門鎮,太白山之菟,菟絲子。
  李白寫的君為女蘿草,妾作菟絲花。輕條不自引,為逐春風斜。百丈托遠松,纏綿成壹家,誰言會面易,各在青山崖……
  融合了孔雀東南飛與行行重行行的內容,菟絲子屬於藥材,產地多,不缺,就缺長白山的人參。”
  李易嘟囔,越來越想把整個東北全占下來,當地人太不會利用了。
  “小易幫烤串兒腰子,不要豬的。”
  宋璟想吃羊腰子,跟豬的不壹個口感和味道。
  李易縮回去抓豬腰子的手,換成羊的,他還想多吃兩個呢。
  李隆基拿起壹串厚板筋:“昨天幹活的孩子怎麽樣了?”
  “都不錯,有的是偷懶了,沒跟上同班的學習進度,幹脆放棄。
  有的家中父母總吵架、打架,晚上休息不好。
  有的家中爹娘生病,從學堂回家要幹活,照顧親人。
  還有的單親,家裏的忍不住寂寞找外人進來,白天不進晚上進。
  社會如此,人活壹世,糾結對錯沒意義,解決才重要。
  社區要送溫暖,坊有坊長,村有村正,衙門多派人去調解和照顧。
  這樣的孩子就住在學堂,哪怕離家近,多補補課,減少戶外活動。
  待追上進度,再恢復其他方面的課程,包括玩耍。”
  李易想辦法處理問題,莊戶壹早詢問課程的時候打聽到孩子家中的情況。
  有的孩子即便在同樣的環境下,依舊學習成績好。
  有的則不行,河南府的洛陽壹小部分孩子在此知道情況了,大唐各地更多。
  必須增加措施,保護住孩子,人的問題,錢不是問題,大唐有錢。
  “嗯!安排下去,正好年節放假,大家好好想想具體操作。”
  李隆基布置作業,放假多鬧心啊!找點事情做。
  孩子開心地吃著、工作著,百姓們忙碌起來,進四九就是小年,備年貨。
  肉的提前準備,放在外面能凍住,不做飯的人買東西,給做飯的鄰居。
  萬壹過年的時候店鋪人多買不到,鄰居幫著做。
  黃瓜、韭菜、豆角、茄子等東西現在不能買,放不住,土豆、白菜、蘿蔔、地瓜、南瓜、胡蘿蔔、大蔥、幹菜等東西早安排妥當。
  飛艇在輪換著檢修,小年壹過,要給其他地方送東西。
  南方的菜、水果送到北方,北方的榛子、栗子、松子、核桃、大棗、葡萄幹等東西。
  金城公主的兩艘飛艇同樣檢修,往吐蕃送東西,再帶上牦牛肉幹等東西回來。
  每當飛艇過去,其他有心思的部落首領那點火苗就被澆滅。
  正好在紅白宮的人,順便問操作飛艇的人:現在有多少飛艇了?
  對方回答:壹百二十艘。
  過段日子再問,壹百六十艘。
  今年飛艇最近壹次過去,三百六十艘。
  吐蕃壹些人的心拔涼拔涼的,怎麽奪權啊?
  別看現在只金城公主只有兩艘飛艇運輸貨物,敢造反,信不信飛來二百艘飛艇?
  都不用說運兵戰鬥,從上面往下扔炸藥包,誰還能整天騎馬跑不休息?關鍵直線跑不過。
  ……
  “過完年咱們去更東邊,我拿橡膠的地方,我需要大量橡膠,再去取壹次。”
  李易提議,反正諸位在哪都能辦公,趁活著,多看看外面的情況。
  眾人動心,確實沒去過,大唐安穩,沒有造反的,周圍壹圈國家全老老實實。
  大唐科技需要橡膠,引種過來的橡膠樹需要過些年才可以割膠。
  去壹次能夠帶回來很多,自己去,當旅遊,看壹看外面的世界。
  “易弟,技術儲備夠了?”李成器想到其他方面。
  李易舉杯:“之前壹直在忙著打好基礎,現在工匠們的水平提高,認識提高,可以爆科技了,我要造……”
  他要造大的柴油動力的船,重油也行,帶飛行甲板,螺旋槳飛機出來。
  即便燒煤的蒸汽機航母亦是航母,飛機比飛艇靈活,造價更低。
  壹戰和二戰時候的飛機技術簡單,壹戰的飛機隨便能早,二戰的等把更多的橡膠取回來時,沒問題。
  別人發展科技摸石頭過河,他照著抄,走什麽彎路?咱們直線飛。
  其他國家想彎道超車,就現在的技術,給他們壹百年壹樣不行。
  也就是滑翔翼簡單,看別人飛了,摔死幾百人,估計能飛成功,然後呢?
  “好好好!”李成器首先同意,他喜歡看莊子造新東西。
  工業上的織布機已經發展到第三代了,以前不發展是為了保障手工業。
  此時人手根本不夠用,越先進越好,別的人去幹其他的事情。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