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系統來大唐

農家壹鍋出

網遊小說

開元二年,四月,柳綠枝頭。
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灞水流經。
灞水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736章 急報交替氏族官

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

2022-8-28 21:22

  “順流並未如何快。”金城公主在甲板的椅子上坐著,看兩岸景色。
  此刻的她恨不能讓船長出來翅膀直接飛回長安,沿途的風光她沒有什麽記憶。
  眼下的地方在九曲的末端,有人放牧,本就是個好的牧馬之地。
  另外有人帶東西站在河邊的碼頭上等待,他們要往回東走,船只在西邊回來,正好帶上他們壹起。
  故此隊伍中有四艘裝東西的船,東西給九曲,再裝上其他的東西和人。
  應該有更多的船,被金城公主的隊伍征用,只得委屈習慣船只數量的人。
  黃河之上沒有單獨的帆船,不是輪船就是螺旋槳船,因找不到那許多的纖夫。
  “九曲果真水草豐美。”尺帶珠丹稱贊,眼中卻無贊美之意。
  他知道豐茂的水草中有多少吐蕃人的鮮血,最慘烈的壹次戰役,就發生在這裏。
  吐蕃頭壹次見識到壹炸壹片的竄天猴威力,以及布陣時的無奈。
  而斥候戰就沒贏過,莫名其妙地便被吃掉。
  “往後整個黃河流域俱會擁有安身之所。”金城公主看到小城,百姓進出。
  有了城墻阻擋野獸,晚上能睡安穩覺。
  “奴奴,到長安,李家莊子有地方居住?”尺帶珠丹對莊子的概念還不是很明確。
  報紙上寫過大唐莊子的情況,田地多,住房卻少,被雇傭的佃戶住在離住家有段距離的位置上。
  李易的莊子大幾倍?莊戶住在周圍,修柵欄,似乎比自己的紅白宮差。
  “李家莊子北面有皇莊,能夠安排人,其余的住李家莊子。”金城公主知道李家莊子的大小。
  從原來的李家莊子往東去,壹直到華清宮,如今全屬於李家莊子。
  長安城能住多少人?李家莊子比長安大。
  全部的羽林飛騎、馬,皆能在裏面呆著。
  “晌午了,天熱,奴奴咱們回船艙吃飯。”尺帶珠丹發現太陽光太足,悶熱。
  昨天晚上下小雨,陽光照射,水汽升起來,周圍的草多,草地上壹層薄霧。
  “是呢,最近雨水多,黃河的水量大,希望沿途不要有被沖壞的地方。”
  金城公主說著起身拉尺帶珠丹進‘屋’,這艘船算大的,有的船只能裝十幾個人。
  今天吃火鍋,海拔高度降下來,水溫提高。
  海拔每上升壹千米,水的沸點降低三攝氏度,所以大唐很多地方的開水溫度不到壹百攝氏度。
  現在的地方,海拔不到兩千米,開水能用,不麻煩高壓鍋了。
  ……
  “駕!駕!讓路,朝廷加急,讓開……”壹支六人的隊伍在飛速前進。
  十裏壹驛,他們跑兩天了。
  從長安到鄂州,直線距離壹千五百裏左右,顯然他們不能飛,只能按照路來跑。
  有的山路所在,二十裏壹驛,馬就不敢拼命跑,怕倒在路上。
  六個人除了上廁所,其他的時候都在馬背上度過,包括睡覺。
  四個人負責看馬,兩個人趴在馬背上瞇著,瞇壹個時辰左右,換人,就這麽壹路跑。
  他們以前壹個月的俸祿有六石糧,額外有鹹菜,現在在大唐屬於俸祿中的壹部分。
  折算成貨幣,壹個月能弄到五百錢,耽誤事情就殺頭。
  現在不給糧和鹹菜、大醬啥的,直接最底層的三緡,壹天大概壹百錢。
  別人幹力氣活,壹天賺個二十多錢已經不錯了,他們出動的時候不算多。
  價值體現在此刻,他們騎在馬上能睡覺,急報如火。
  換成李易的時候,自駕遊,從西安到武昌,比現在的報信人快壹倍,有高速公路。
  他們到江邊了,鄂州的治所在江夏縣,黃鶴樓所在地。
  黃鶴樓在大唐的江夏,不是李易時的武昌,李易時的武昌跟大唐武昌縣差很遠呢。
  李易時的鄂城和黃石才是大唐的武昌縣所覆蓋的位置。
  六個人下馬,腿都軟了,他們套上救生衣,水驛的人不敢耽擱,也不看是什麽天氣,直接載他們出發。
  現在的天在下雨,好幾天了,連綿不休的。
  長江的水滔浪層疊,別的船停了,只有這艘小船在穿梭,兩個劃的,壹個負責尾櫓。
  航行的路線是斜的,順著江水往下沖,不如此,早翻了。
  等到地方,正好是碼頭,九個人同時松口氣。
  操船的人叫六個人先上岸,他們跟著上去,不回了,太危險。
  六人又壹次上馬,叫喊著沖向州治所。
  岸邊的人很多,百姓在堆麻袋,看哪個地方可能被沖,先裝好沙土,他們要保堤。
  “站住,這裏,我家刺史在,刺史沒在治所。”
  六匹馬跑出去三裏地,有人聽到他們的喊聲,回喊。
  六個人連忙轉回來,見到壹身穿蓑衣、頭戴鬥笠的看不出來年歲的人呆在壹個草棚下。
  “盧刺史?”六人伍長詢問。
  “看印!”對方沒說是不是,官印隨身攜帶,現在不適合找紙印壹下,就直接讓對方看反字。
  伍長皺眉頭看,努力地把字想成正的。
  看得眼睛都疼了,伍長點頭:“中書陛下旨意。”
  他交上信,上面有漆封。
  “待回治所。”盧刺史覺得不方便。
  “馬上看,耽誤不得,出自李家莊子。”伍長知道壹些事情。
  “灞水李家莊?”盧刺史多問壹句。
  “看啊!李東主要給錢,快快!”伍長著急,遞刀。
  盧刺史看看漆封,感覺沒問題,接過刀裁開,取出信掃壹眼,微微壹楞,重新看。
  他擡頭瞅伍長,伍長皺眉:“看我作甚?要是有人死了,妳多少個腦袋都不夠砍,別以為妳是範陽盧氏就沒有事情。”
  “來人啊,傳令,告訴百姓帶東西去高的地方,其他的不管了,等雨停水位降低,長安灞水李家莊子的李東主答應給錢補償,告訴其他州府,送信。”
  盧刺史盧正道不敢耽擱,伍長喊出來範陽盧氏,搞不好會牽連家族。
  命令傳下去,公告來不及寫,寫了也無處可貼,下雨呢。
  整個鄂州動起來,消息傳給其他的州。
  別的州刺史沒見到信,又不是給他們的,所以……他們照辦,反正有範陽盧氏背書。
  百姓們得到消息,奔走傳告,壹家家、壹戶戶收拾東西,準備離開,哪裏高就去哪裏,旁邊山多。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