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帶著系統來大唐

農家壹鍋出

網遊小說

開元二年,四月,柳綠枝頭。
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灞水流經。
灞水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682章 氣候無償機會尋

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

2022-8-28 21:19

  “想要讓壹個民族融合進來,除了武力震懾,還要有經濟發展和生活質量對比。”
  李易慢慢給李成器講解,怎麽民族融合。
  現在不講究融合,都是別的人投靠了。
  為了防備對方,也為了內地安穩,直接讓別人在邊關地方繼續呆著。
  歷史上到了後期,安史之亂的時候,麻煩了,壹個個邊關地方的人都不聽話了。
  於是成為了帶有武裝的勢力,大唐還要跟他們鬥。
  鬥到最後是同歸於盡,誰都別想好。
  “如此即可?”李成器涮串兒,他發現易弟的莊子裏總能吃到有意思的東西。
  “治標而已,治本在於宣傳,要不停地說各部族和大唐是壹家人,也要那樣做。
  時間長了,百姓日子好了,新的孩子出生又長大了,慢慢便會認可。
  絕對不能放任,發現有誰宣傳其他的,抓起來,消滅掉。”
  李易說出了基本政策,他那個時候,依舊有個別的人懷著其他的想法。
  因為之前的壹段時間,放松了。
  更可怕的是宗教,現在比較好,那些個宗教沒傳過來。
  不然等外來的那個宗教根深蒂固了,再想動可就費勁了。
  “雷州和瓊州派去人手了,帶著東西過去,現在水運比較便利。”
  李成器把融合的問題暫時壓下,他需要考慮,同時問問朝堂上的群臣具體策略。
  他知道,問李易就行,可為什麽要讓臣子們輕閑?
  李易喝壹口湯,感覺舒服了:“其實大運河壹直能夠通到安東都護府,現在契丹與我們依附開始了。
  航運要利用起來,只有交換物資的頻率增加,才能讓對方獲得利益,從而對貿易依賴。”
  李易說的就是北京,京杭大運河,船壹下黃河,就進北京了,還可以從渤海灣的天津進去。
  以前總是怕這個、怕那個,即便人家歸降了,也不想著把地方給占了。
  說白了,大唐對東北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面的壹帶不夠重視。
  以為那裏發展不起來,對大唐沒有威脅。
  李易知道那裏有沒有威脅,那裏的契丹好頑強的,什麽渤海國都比不了。
  而且渤海國最後,還不是分出了棒子國家。
  李成器不敢小覷,回應:“正在造船,用咱們的那個錢,造大船需要時間,海員訓練也要時間。”
  李成器說起此事,不曉得該埋怨誰。
  大唐的海軍之前可是非常強的,結果到了三弟當皇帝,海軍完了,勉強維持。
  如果不是自己通過海軍采海鮮、給好處,估計那些船都被偷摸鑿了賣板子了。
  戰略出問題了,因為突厥和吐蕃,還有大食、西南蠻,朝廷的重心轉向西邊、西北地區。
  對東北和東邊、東南沿海少了投入,連精力都不願意投入了。
  如今采了海鮮,知道了鐵礦,明白在雷州和瓊州能夠大量種植胡椒,以及江南道的新稻子。
  突然把海軍的重要性突現出來,有海軍才能有運輸啊,從海洋就繞,不用非得走運河。
  “大哥,邊關地方的壹些的長期管著軍政的人應該調回來,由於邊關地區,軍政壹體,這個不好。”
  李易提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想到了宋朝。
  宋朝倒是厲害,軍政分家,可是軍政分家采取的是文官壓制武官,強幹弱枝。
  現在大唐的邊關軍政壹體,可能打了。
  弊端產生了,權利太大,是權利,不是權力。
  有的人跑到那裏當土皇帝了,管著的壹片區域的人口,其中就有少數民族。
  說反就反,還不如軍政分家呢。
  “調回來,派哪個熟悉當地情況的人去守?”
  李成器煩惱,調容易,吐蕃壹進攻就不會打了。
  “副手,把副手推上去,壹個都督多派幾個副手,副手競爭,爭出來壹個。”
  李易出主意,副手多了,相互牽制。
  他那個時候的各地方也是壹樣,誰都別想掌握大權,誰權利大了,上面就調整誰。
  李成器低頭想了想,又沒直接說行還是不行,他依舊要讓三弟詢問群臣。
  “看天悶的樣子,要下雨了。”李成器透過窗戶向外看,天上有雲了。
  只不過那些個雲的顏色是淺灰色,說是下雨吧,沒有,移動的速度還慢,風也沒有。
  李易也瞅壹瞅,看不懂,他又不是專門學氣象的。
  “現在下雨,最後壹茬的蚊蠅會增加,尤其是蚊子,秋頭上的母蚊子好不容易出來了,定然需要更多的營養。”
  李易話音剛落,豆大的雨點劈裏啪啦便砸下來,沒有任何預兆,風未起。
  看上去是壹次陣雨,地面上的泥土被砸得飛濺起來。
  不長時間,雨點開始傾斜,有風了,而且風還不小。
  從燈籠的晃動上就能夠看出來,只是天沒黑,燈籠沒點燃。
  在外面的莊戶四處躲避,不少人跑到食堂,透過窗戶往外看。
  兩刻多壹些,李易和李成器吃完飯,雨又停了。
  李易嘆口氣:“沒有什麽好的農藥,天又熱,即便是沒有太陽,菜地裏的菜也要遭殃。”
  他知道,短暫的雨過後,天氣熱,蔬菜開始生蟲子了。
  包括菜蚜、瓢蟲,小水水窪增加,蒼蠅和蚊子出來,當然蜻蜓也多,各種蜻蜓飛來飛去。
  小的時候他通過許多種手段捕捉蜻蜓,後來大了,知道不應該捉,卻也沒有多少蜻蜓給他捉。
  “多事之秋啊。”李成器也不得不承認,今年的天氣就是不好。
  要麽妳就繼續旱著,大家用井水澆灌。
  突然來壹場雨,按照以前的經驗,每壹場這樣的雨過後,都有許多人生病。
  “明天在報紙上寫,必須喝開水,同時註意蚊蟲叮咬。”
  李易想到壹個沒有辦法之下的辦法。
  他只能做到這些,除非他可以大面積撲殺所有昆蟲,連著蜻蜓壹起殺,不然沒有用。
  “蚊香和花露水,易弟,放出來,我知道妳莊子上還有。”李成器著急了。
  他知道情況嚴重了大家會得瘧疾,得瘧疾要吃藥,大蜜丸的藥,比蚊香和花露水珍貴。
  “大哥,蚊香和花露水可以拿出來,不過我覺得若是蕃邦使臣有誰得了瘧疾,咱們可以賣呀。
  西南當地的守軍就拿了不少藥丸,他們壹邊自己用,壹邊幫著高價銷售,順便打廣告。”
  李易在如此緊要的時刻,居然想的是開會。
  說好的,大唐召開會議,關於賣治療瘧疾藥的事情,壹直到現在也沒開成。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