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請我當皇帝

四代重奸

歷史軍事

張順重生了,天可憐見的重生在明末,既不能上網打遊戲,又不能宅在家裏追番劇,這悲慘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百四十二章 新的征程

大家請我當皇帝 by 四代重奸

2024-1-26 22:46

  祭祀完畢了,眾人皆神情興奮,連壹向冷靜的張順都有些飄飄然。他自己都沒想到祭祀還附帶這種效果,簡直是自己瞌睡上天就給遞枕頭,現在張順自己都懷疑自己會不會是上天的親兒子。
  他前番為了趕路,裝逼說壹路上的風雨是上天對自己的考驗,結果這邊上天就應驗了壹番,簡直不要太靈了。特別是沒有經歷過孟津洪水事件的部下,這壹次都這種天象被震撼了。
  雨過天晴了,壹道彩虹掛在碧藍碧藍的天空上,眾人望著山下霧蒙蒙的群山和山頂茂盛翠綠翠綠的小草和姹紫嫣紅的花朵,自己等人如同處在夢裏壹般。只有徐徐的山風,吹到臉上涼涼的,才提醒著眾人剛才乃是真實發生的場景。
  祭拜完了,風雨也停了,山道依舊難行,折騰了大半天的眾人依舊狼狽,但是大家的神情卻和來時有了明顯的區別。不但大家幹勁十足了,眾人對張順的敬畏也更上壹層樓了。
  這壹次連壹向風言風語的張慎言都沈默了起來,雖然說這種天象也不是不可能出現的事情,但是上天和張順配合的如此之好,也不得不讓人懷疑此子當為上天的親生兒子。
  張順帶著他們下山以後,張順什麽都沒有說,也沒有下達命令,但是舜王坪的事情卻很快在營地傳開了。剛開始還有人不信,結果隨著信息流露出來的越來越大,事情變得越來越誇張,甚至有人言之鑿鑿的說道:
  “當時在山上風雨大作,電閃雷鳴,主公命人擺上了三牲,親自祭祀。只聽得壹聲霹靂響起,頓時雲開霧散,舜帝金身從天空顯露,降下法旨,說道:‘爾其亦是我子孫也,如今返祖始得重瞳之相,理當有三百單八載天下,汝且甚之,且勿壞我名聲’。”
  這番話說的有鼻子有眼,要不是張順親身經歷,差點他自己都信了。張順自己都不由感慨道:“這真是三人成虎,萬人成龍吶!”
  雖然這讖緯之言在營地流傳的甚為廣泛,張順明顯的感覺到自己麾下將領士卒士氣和忠誠度大幅提高。不過,張順自己倒沒有昏了頭腦,反倒那建設營地之事全權托付給紅娘子負責,自己則親自帶著李十安等人研究起那新得的西洋炮起來。
  經過多次射擊試驗和對比,張順得出了很多數據,得出結論如下:
  第壹、那西洋炮制作精良,設計合理更勝虎蹲炮,射程和精確度皆高於虎蹲炮。張順認為其原因壹個是西洋炮炮膛經過銑過,更為光滑圓順;壹個是西洋炮倍徑高於虎蹲炮,前者長度二十倍左右口徑,而後者長度僅僅是十倍口徑而已。
  第二、從殺傷力角度來看,火炮口徑越大殺傷力越強,這也是制作精良的西洋炮當時壓制不住虎蹲炮的重要原因。如此看來,小口徑西洋炮並非戰場實用之器。
  第三、從發射霰彈角度來看,同樣口徑的西洋炮殺傷力竟然不如虎蹲炮。張順認為主要原因是西洋炮倍徑較大,發射霰彈時不夠分散;而虎蹲炮相對來說發射霰彈掃射的面積更大,殺傷力更好。
  第四、根據張順對太平車的試驗研究,發現這個時代最大的運力,應當就是這種太平車的運力。原本太平車運力能達到三千三百斤左右,經張順改進後的運力也就三千斤罷了。
  如此看來,若是想制造火炮,不論任何型號,最好不要超過三千斤,甚至嚴格說起來應當是連炮架和炮體等拖拽物件加在壹起最好不要超過三千斤。
  根據以上數據,張順初步設計了三種型號火炮。第壹種是超大口徑臼炮,仿造後世“沒良心炮”和大明碗口銃原理,重量控制在兩千斤至三千斤之間,專門發生超大口徑開花彈。
  第二種則是大口徑西洋炮型虎蹲炮,采取西洋炮先進的形制,制作成長度十倍口徑的火炮,專門設計大口徑實心彈和霰彈。
  第三種則是中口徑的西洋炮,仿造西洋形制,設計成以射擊實心彈為主的野戰炮。經過戰爭篩選,比較第二種和第三種的優劣,再決定以哪種型號為主。
  鑒於前兩種火炮皆有技術難點,張順暫且沒有貿然設計出來,反倒是自己有了西洋炮,則可以按照比例放大,設計出壹款大型野戰西洋炮使用。
  結果經過張順初步計算,可以放大設計壹門長八尺左右,口徑在四寸左右,能發射十斤鐵子,重達三千斤的重型西洋炮。只是這個時候,營地還在建設,張順手中亦無鐵料,無法進行鑄造。
  正好隊伍在這山谷之中休息了幾日,張順便有意帶著隊伍再前往陽城附近搜刮壹些鐵料,便於第二天,再次整頓隊伍離開了營地。
  從舜王坪營地到陽城大概有壹百二三十裏,張順隊伍輕裝上陣,正常兩三天便能到達陽城。
  結果張順隊伍第二天便達到張慎言所言“析城喬木”附近,他非常好奇此處如何險峻,便幹脆多走了二十裏,前去查看壹番。
  張順到山上壹觀,果然這析城喬木名不虛傳。按照後世所說,這析城山乃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質地貌。坪上遍布大大小小的石灰巖溶漏鬥,這陽城很久以前便有“72個獨龍窩、124個鬼推磨、360個小鐵鍋”之說。
  據聞析城山下雨以後,大多數雨水便順著這些溶洞漏鬥滲入地下。張順分析,此山下面當有巨大的溶洞,或者稱為“地下河”更為合適。
  這析城山山上亦有廟宇,乃是當年乞雨的湯王廟。這湯王正是商朝的建立者商湯,也就是堯舜禹湯的商湯,亦是壹代聖王,開創了五百余年的商王朝。
  張順聞此不由大為後悔,雖然之前自己根據讖緯吹噓自家有三百單八載的王朝,可是江山延續,誰都不嫌多吶。這商王朝還比自己多了二百多載實在讓人眼紅的緊。
  不過好在那三百單八載也不再自己手中,這麽壹想,張順心裏才好受了壹些。
  只是對著析城山頂的草坪進行初步計算後,張順都有點想放棄舜王坪了,這裏赫然比舜王坪草地大了壹倍還多。直到後來張慎言告訴他,此地距離陽城不過六十裏的時候,張順才冷靜了下來。
  這析城山但看地勢和資源,卻是壹等壹的良地,四面陡峭若城,又有湖泊水源,如果張順所料不差,地下溶洞當有大量魚類,可以作為食物的補充,簡直不能更加完美了。
  但是,此處距離縣城過近,很容易受到官兵圍剿。不像舜王坪不僅地處深山叢林之中,而且又地處陽城、沁水、翼城和垣曲四縣交界處,而此四縣又分屬澤州和平陽府兩地。
  不但給官兵圍剿造成困難,如果事有不諧,張順等部又可以有機會沖入距離不遠的懷慶府。這懷慶府地屬河南布政使司,與山西布政使司又不相統屬,更是給官兵的圍剿造成了困難。
  張順思來想去,發現還是那舜王坪更符合自己等人目前的需求,遂忍住了遷移營地的念頭。不過,本著不能浪費的原則,張順特意留下十多人可靠之輩,在這裏建立據點。
  這樣壹來可以觀察來往敵人的情報,二來可以警戒陽城的動向,提前給舜王坪進行預警。那張慎言見張順能忍住貪欲,又有手段和決斷力,也不由佩服起來。
  他心想:此子如此心機手段,恐怕不是那長於婦人之手的崇禎皇帝能夠對付得了之人。幸好大明家大業大,理當能夠穩住局勢。
  那張慎言久在中樞,畢竟見識不同,此時此刻還和絕大多數大明人壹樣,以為明君在位,銳意進取,此時當為大明中興之世。哪裏想到,不出十年如此大廈便會轟然倒塌。
  張順不知道那張慎言心中如何思量,自己把這“東坪”事情安排完畢以後,見天色已晚,便安排士卒紮營休息。
  這湯王坪與舜王坪絕類,皆高峻險拔,又有高山草甸,地處壹東壹西,故而又被人分別稱作“東坪”和“西坪”。
  當晚張順派遣士卒去山腰溶洞尋找水池,捕撈魚類,果然撈上來數百條大白魚出來。張順自留數條招待壹個自己麾下的將領,其余白魚皆給部下士卒分了。
  這個時代本就物資匱乏,百姓生活艱難,吃飽已經實屬不易,更何況去吃肉呢?這些人平時也就逢年過節才吃得上肉食,如今居然能吃到魚類,頓時壹個個化身饕餮,大吃大喝起來。
  直到第二日,張順準備拔營,大家夥還都不願意動身。張順本來準備軍法行事,殺幾個刺頭立壹立威,只是看這些人眼巴巴的看著自己,倒也壹時間下不去手來。
  好在張順腦子靈活,他轉念壹想,便下令道:“趙魚頭何在?妳年紀較大,壹路車馬勞累,恐怕傷了身體。妳且挑選百名士卒在此,為大家負責捕撈白魚,制成魚幹可好?”
  趙魚頭本就是舟子漁夫出身,這捕撈之事本就是老本行,又便於自己改善生活,他如何會不同意?便壹口答應了下來。
  張順便留下來百十個孟津渡口出身的年輕人,讓趙魚頭帶領著捕撈食物,自己則帶著千余人馬壹路往陽城去了。
  陽城之前的縣令早被張順砍了,新縣令還沒上任。也不知道是上級沒來得及安排,還是拿新縣令害怕義軍不敢上任,反正張順憑借上次的“威名”輕輕松松進入到陽城縣城之中。
  陽城百姓都知道“賊青天”甚好相與,也不驚不咋,正常過日子。果然張順進到城中,也不侵擾百姓,只是派遣士卒去購買壹些鐵料、布匹、糧食等物。
  正所謂“兔子也不吃窩邊草”,反正他上次在澤州搜刮了大量銀兩,此時此刻也犯不上進行劫掠,汙了自己的名聲。
  陽城百姓本來因為上次張順引來“紫金梁”等人,還頗為戒備,結果看到張順做事還算公平,那些商人反倒見了商機,紛紛登上門來,或推銷自己的產品,或幹脆讓張順向自己下訂單,回頭送到指定地點即可。
  甚至有個別膽大的,居然敲起了縣衙門口的鳴冤鼓,請張順給自己主持正義來了。張順壹時間脫不開身,只好任命張慎言負責審案之事,壹時間陽城居然喜氣洋洋起來。
  好容易把事情忙活的差不多,陳經之引著壹個探子走了過來。張順疑惑的看了他壹眼,那陳經之連忙說道:“主公,此乃二當家信使,有書信與妳。”
  這陳經之之前對張順還有幾分芥蒂,如今經過“舜王坪”之事,反倒對張順恭敬了許多。
  張順見那探子奉上書信,便查驗壹番無誤後,打開壹看,卻見書信上歪歪扭扭的寫著壹下內容:
  “擎天柱”兄弟,俺“紫金梁”自知對不住妳,奈何朝廷派遣了宣大總督張宗衡參與圍剿我義軍。而今我等應當同心協力,共渡難關。
  二當家“紫金梁”手書。
  徐子淵在跟前聽了,不由冷笑壹聲,對張順說道:“此人反復無常,輕視主公,理他作甚?”
  張順思索了壹下,笑道:“子淵太過計較了,二當家好歹是義軍盟主,如今召集義軍,共抗官兵。此乃公事耳,豈能因私廢公耶?”
  那探子聽了,也不由佩服的拱了拱手,說道:“‘擎天柱’果然高義!”
  張順生受了,便問道:“二當家何在?可否提及在何處匯合?”
  “二當家當在澤州城中,早探得官兵在陵川部屬,似有窺探澤州城池之意,故而召集義軍,合力破之!”那人不卑不亢的回答道。
  張順甚為驚奇,便問道:“汝何人也?竟不似尋常信使探子。”
  “我叫賀錦,大家擡愛,有個名號喚作‘左金王’,默默無名,不曾誤了掌櫃的耳目。”那人笑道。
  張順也笑了,說道:“妳好大的膽子,竟然已經公然稱王了。”
  “左金之法,黃連六兩,吳茱萸壹兩,專泄肝火。我這‘左金王’與那左金丸不同,不泄肝火,專泄明火,如何稱不得王?”
  張順哈哈大笑道:“好誌氣!那我等便同心協力,泄了這朱明之火!”遂後下令全軍離了陽城,奔向澤州以西去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