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請我當皇帝

四代重奸

歷史軍事

張順重生了,天可憐見的重生在明末,既不能上網打遊戲,又不能宅在家裏追番劇,這悲慘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二百三十二章 獻計

大家請我當皇帝 by 四代重奸

2024-1-26 22:48

  “舜王仁義,既往不咎;義軍募兵,月餉壹石;不拘米粟,月月如數!但凡天下武藝精熟者,無論明金韃虜,皆可應募!”
  第二天天剛亮,太原城外就響起了義軍響亮的鼓噪聲。
  那左柱國、兵部尚書兼左督師朱燮元連忙穿戴整齊,登城壹看,頓時臉黑了起來。
  原來義軍正派遣了七八支騎兵小隊,在城外敲鑼打鼓,大呼小叫,挑動太原城內民心、軍心。
  朱燮元站在高大的太原城上,看了半晌,不由面無表情的下令道:“派人出城,把這些蒼蠅趕走!”
  “這……這不妨事吧?”大同總兵王世仁聞言壹楞道。
  “難道偌大個太原城,還能被他們喊幾嗓子,喊下來不成?”
  “妳自己的兵每月領幾兩銀子,又拖欠幾年糧餉,難道妳自個心裏沒數嗎?”朱燮元聞言鼻子差點被氣歪了,不由怒道。
  “督師確實小覷了末將麾下人馬!”王世仁聞言反倒笑道,“這些人和南兵不同,多是衛所軍籍出身。”
  “既入軍籍,都是有家有業的人,哪個敢投賊,我就殺他全家老小!”
  “軍籍?自太祖以來,軍籍逃籍者不計其數,妳還想憑此拿捏人家?”朱燮元差點被他蠢哭了,不由拂袖而去道。
  “妳有和老夫這閑扯的功夫,還不如自個去清點壹下人頭!”
  原來壹則義軍新到,二則太原城龐池大,所以義軍只駐紮在城南,並沒有圍死太原城。
  故而偌大壹個城池,自然有砍柴、打水、排放糞水等壹幹日常事務要處理,那朱燮元也不會自絕於外。
  如此壹來,有那麽些士卒趁機偷偷溜出去“從賊”,自然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且不說那左督師朱燮元和大同總兵如何清點兵額,卻說張順抵達太原城外以後,疏浚河流,挖掘渡口,平整土地,構築防禦工事,建立糧倉,壹時間忙的不可開交。
  “舜王,舜王殿下,原來妳在這兒呢,妳可讓我壹陣好找!”正當張順站在高處,沈浸在類似前世那種熱火朝天的工地景象的時候,徐全匆匆忙忙趕來抱怨道。
  “怎麽了,徐全?”由於張順並沒有什麽架子,喜歡和眾人打成壹片,故而不以為忤。
  “殿下,將士們千裏迢迢而來,可不是為了做個泥瓦匠,來這裏蓋房子來住!”徐全不由不快道。
  “昔年以宋太祖英武大度、神武獨斷之能,數伐北漢而不克者,皆因北漢引遼為援之故。”
  “其後,宋太宗趙光義雖不如其兄遠矣,猶知派遣雲州觀察使郭進拒石嶺關,以阻遼軍,然後太原乃下,北漢乃滅。”
  “如今太原形勢,與當年北漢仿佛。若義軍頓兵太原堅城之下,明軍宣大薊遼四鎮精兵援於北,吾恐舜王有宋太祖趙匡胤之失,還請舜王慎之。”
  原來歷史上,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以後,曾數次攻打以太原為核心的北漢,結果每次都因為遼國來援而兵敗垂成。
  所以,徐全見張順在太原城外大興土木,以為長久之計,深以為憂,故而前來進諫。
  張順聞言不置可否,反倒上下打量了徐全壹番,扭頭對孫傳庭哈哈大笑道:“不意徐元錫居然有如此見識,讓他做這許久的參謀,卻是本王屈才了!”
  “舜王?”徐全壹聽張順這話,頓時也分不清是正話反話,卻是有些懵了。
  “算啦,孫先生,還是妳指點指點他吧,說不定日後培養壹番,又是壹員大將!”張順也不是解釋反倒扭頭對孫傳庭笑道。
  “那……那孫某就班門弄斧了!”孫傳庭遲疑了壹下,這才應了,扭頭對徐全笑道。
  “元錫既然能想到此處,可知舜王如何想不到此處?”
  “這……這其中莫非有什麽關竅不成?”徐全聞言壹楞,頓時也反應了過來。
  舜王素來用兵如神,鮮有疏漏,這壹次如何會出現這麽明顯的失誤?
  “列陣而戰,是為戰陣;戰陣之外,是為戰役,此乃舜王之正論。”孫傳庭聞言不由笑道。
  “如今元錫已經跳出雙方列陣而戰的窠臼,可謂知戰役矣!”
  “如今元錫已經領兵在外,不知中樞策劃,能想到戰役層面已屬不易,卻不知戰役之外又有大戰役,是為戰略。”
  “如今舜王布置,在戰役上來說,自然是漏洞百出。若是跳出戰役,從戰略而言,卻是絕妙!”
  “不知……不知妙在何處?”徐全突然覺得隱隱觸及了真相。
  “妙在調虎離山,壹石二鳥!”孫傳庭若有所指的指了指北面道。
  “妳……妳是說‘遼國援軍’?”徐全靈光壹閃,突然恍然大悟道。
  “孺子可教也!”孫傳庭不由拊掌而笑,同時也頗為敬畏的看了張順壹眼。
  當初他也是這山西巡撫,曾經以舜王為敵,設想了很多策略。
  如今觀舜王用兵,看似平平無奇,實則超然物外。
  若是自個在此,恐怕應對之法未必比朱燮元好到哪裏去,最終不免敗亡的結局。
  想到這裏,他突然有些感謝當年那些汙蔑自己的人。
  若不是他們逼的自己走投無路,恐怕如今在這太原城中走投無路的就是自己了。
  眼見徐全已經猜到了張順的計劃,孫傳庭這才細細解釋道:“視之龐然大物者,形也;試之深淺虛實者,勢也!”
  “大明雖龐然大物,實則可有之兵不多,不過宣大薊遼四鎮而已。四鎮既下,則明亡必矣!”
  “故而義軍伐明,非奪城池幾許,非掠財貨幾多,但以精兵論之耳!”
  “如今舜王之策,欲以自身為魚鉤,以太原為誘餌,垂釣天下也!”
  “既四鎮精兵已發,北路軍李主帥李自成便東出榆林,壹路沿偏頭、寧武、雁門三關而來,絕其後路。”
  “如此,宣大薊遼四鎮援兵,欲前不能前,欲後不能後,欲左不能左欲右不能右,為義軍甕中鱉而已。”
  “如此大明精兵壹去,如猛虎失了爪牙,豈不是任人宰割?”
  “到時候,義軍再北卻韃虜,東收京畿,南下四川、湖廣及江南諸地,席卷天下,孰能擋之?”
  “天下無人能擋,舜王自王天下矣!”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