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請我當皇帝

四代重奸

歷史軍事

張順重生了,天可憐見的重生在明末,既不能上網打遊戲,又不能宅在家裏追番劇,這悲慘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二百零七章 “盧閻王”

大家請我當皇帝 by 四代重奸

2024-1-26 22:46

  大年初壹,是崇禎六年的第壹天。本來應該是個喜氣洋洋的日子,結果張順還沒來得及開開心心,壹大早就得到了壹個不好的消息。自家上司二當家“紫金梁”兵敗遼州城,壹路往北逃命去了。
  “紫金梁”死不死,張順不甚在乎,可是官兵占據了遼州城,那麽居於黃榆關的張順就面臨著巨大的威脅了。
  這事兒怎麽辦?還得抱團取暖!張順沒有辦法,連忙派信使與“闖將”聯系,互通消息。結果張順才將信使派出去半日,中午張順營地便接到了“闖將”的信使。
  “闖將”的信使壹則同樣向張順通報了“紫金梁”戰敗撤退之事,二則同樣提出來雙方合營之事。這些事本就是張順所想,哪有不依之理?
  於是張順棄了黃榆關,“闖將”棄了十八盤,雙方相會於太行山以東的順德府邢臺縣。
  兩人客套壹番以後,便商談其今後如何行動之事。這時候“闖將”提出了兩個建議:
  壹是張順等人隨“闖將”南下,率眾進入武安縣,那裏有闖王營地,可以以為根據。再伺機或北上,或南下皆為便宜。
  二是兩營合力北上,先攪他個天翻地覆,再尋得二當家“紫金梁”南下。
  張順實際上對這兩個建議頗不以為然,官兵嘛,不就那麽回事兒?張順也見多了,天下強兵宣大邊軍也不過如此罷了。若是兩人聯手,未必不能在直隸之地做壹番大事。
  正好這時候出去查探消息的陳長梃回來了,他向張順報告道:“主公,長梃四處打探消息,聽聞臨城縣有大量義軍,為首之人自號‘盧閻王’。”
  張順聽了思索壹下,向“闖將”問道:“黃兄,妳加入義軍較早,可曾聽聞這‘盧閻王’是何人也?”
  “闖將”聽了有點尷尬道:“小兄弟,愚兄確實加入義軍較早。奈何官逼民反,四方百姓民不聊生。今天起兵稱個這個號,明天起兵稱個那個號,旗號亂如牛毛,愚兄亦不可盡知。”
  張順想了想,便對“闖將”道:“黃兄,小弟倒有個主意。兄長提議或回營地,或北上匯合二當家,小弟以為暫時皆不可取。若是義軍為了安穩起見南返營地,我等當初何不老死家中,奈何作此造反的勾當?”
  “若是北上匯合二當家,壹則敵情不明,二則義軍勝於官兵者,在於四處流竄。若是我等與官兵硬碰硬,義軍損失過大不說,恐怕正合官兵之義,反倒害了二當家。”
  “以為之見,兵分則弱,兵合則強。我等兵馬雖然不少,等抵禦官兵之人,卻不甚多。如今我等到了直隸,人生地不熟。正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更何況我們又算不上強龍呢?”
  “既然如此,我們何不拜訪那‘盧閻王’壹番,若是此人可交,我們三人合營,共同謀劃營救二當家之事;若是此人不可交,我等再行離去,再想他計不遲。”
  “闖將”聽了,沈吟了半天,不由稱贊道:“‘擎天柱’兄弟年紀雖輕,卻是老成持重之輩!如此甚好,愚兄心服口服,我們合營去尋那‘盧閻王’便是。”
  且不說那張順與“闖將”如何計劃行事,直隸大名府中有壹人,大年也過的不太安生。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整飭大名、廣平、順德三府兵備兼按察使盧象升盧九臺。
  盧象升歷經艱苦,終於訓練出來馬步二千人。然而如今天災人禍交加,賊寇如同地裏的野草壹般,不知何時,不知何地,到處冒頭,盧象升也頭疼的緊。
  如今大年初壹盧象升得到消息,聽聞有壹批賊寇侵擾廣平府的臨洺巡檢司和邯鄲縣,便顧不得新春佳節,只得召集人馬前去圍剿。
  盧象升素來喜歡與部下同甘共苦,對於百姓疾苦比別的官員看的更清楚。他深知如此賊寇四起,並非是百姓甘為賊寇,只是貧者無立錐之地,不得不為盜而已。
  可是他如今也不過是壹個按察使而已,他也沒有辦法。他不但沒有辦法解決百姓的問題,還得帶領士卒前去圍剿此類賊寇。如果他不去圍剿這股賊寇,恐怕會有更多的百姓遭殃,最終導致京畿大亂。
  大名府與廣平府都是畿南八府,系北方重鎮。特別是廣平府有“三輔襟喉”的美譽。
  明清時期,從河南北上京師的路線,主要是沿太行山以東壹線北上。這廣平府正好遏制從河南北部的衛輝府、彰德府北上的交通要道。這也是朝廷特意任命盧象升負責整飭大名、廣平、順德三府兵備的重要原因。
  盧象升對此也心知肚明,所以他顧不上新年大喜,也得強行出兵,剿滅廣平府以西的流寇。
  這廣平府就在後世邯鄲附近,其東面便是義軍“闖將”等人營地所在的武安縣,北門便是順德府,這順德府就是後世邢臺地區。
  盧象升壹番折騰,到了大年初八,親自率領壹千六百步騎,趕到了廣平府黃安。他對西面流竄過來的流寇采取先禮後兵的策略,進行安撫。
  結果這些人既然已經做了賊寇,早已心野難制。他們習慣了掠奪他人財物、掌握他人性命的日子,已經很難接受像以前壹樣唯唯諾諾,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老老實實耕田種地了。
  盧象升沒有辦法,只得率領隊伍進剿這些流寇。初開始,迎面趕來了數十馬賊。俄而數百,俄而數千。倏忽之間,賊寇老營俱至。
  賊人滿山滿谷,盧象升辛辛苦苦訓練的“天雄軍”見此不由兩股戰戰,哪裏還敢應戰?隊伍騷動起來,甚至有人棄了武器扭頭邊跑。
  盧象升見此大怒,提前手中青龍偃月刀來,只壹刀將帶頭逃跑之人砍死當場,然後命人將他掛了起來,以振軍威。
  盧象升此人確實壹個文武其才,他不但二十二歲便中了進士,更是武藝高強,射術高明。這時候賊人已經沖了上來,盧象升先以箭射之。五十步之內,百發百中,端的厲害。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