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請我當皇帝

四代重奸

歷史軍事

張順重生了,天可憐見的重生在明末,既不能上網打遊戲,又不能宅在家裏追番劇,這悲慘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三百壹十二章 東進

大家請我當皇帝 by 四代重奸

2024-1-26 22:48

  “啊,啊!”天色已經蒙蒙亮,然而汾州府城的慘叫聲依舊不絕。
  “怎麽樣,都殺得怎麽樣了?”張三百冷著壹張俊臉,壹臉肅殺之氣。
  “慶成、永和二王嫡系都殺的差不多,只剩些老弱婦孺,成不了什麽氣候……”藺養成聞言連忙上前壹步匯報道。
  “婦孺留下,老弱也斷不能留!”張三百聞言冷笑道。
  “朱氏在這汾州城作威作福了二三百年,算是便宜他了!”
  “這……末將領命!”藺養成聞言壹楞,不由連忙低下了頭。
  原來這汾州府城內經過慶成、永和二王子嗣繁衍,如今城中十有七八竟全是朱氏子孫。
  如今張三百聽到介休城出了變故,急著要率領大軍迎戰,生怕汾州城再起反復,不由動了殺心。
  若是依照張三百的心思,只需把這城裏的王子王孫盡數殺幹凈了。
  壹則震懾不軌之徒,二則永絕後患,方是正理。
  然而,依照張順的性子,他真坐下這等屠城之事,恐怕哪怕他妹妹是馬英娘都救不了他。
  兩相權衡之下,張三百只得下令把朱氏的嫡系和威望較高的老人屠戮壹空,以免朱氏再行起事。
  “張帥……”張天琳眼見張三百如此膽大包天,不由開口提醒道,“此事若為殿下所知,恐怕……恐怕有些不妥吧?”
  “沒有什麽不妥!”張三百聞言搖了搖道,“疏櫝我已經連夜寫就,這就派人送往太原向舜王請罪便是。”
  “爾等且把心放在肚子裏,壹切後果自由本帥自行承擔。”
  “這……既然如此,那張帥休怪我等如實稟報舜王了。”張天琳聞言苦笑壹聲,不由無奈的應道。
  張順雖然為人仁義,奈何執法甚嚴。
  那張三百這壹次膽大包天,固然讓張天琳壹幹人等佩服不已,但是要想讓他們和他“同流合汙、沆瀣壹氣”,那是萬萬不能的。
  張三百當然也知道他們的心思,不過他毫不在乎。
  這世上有黑就有白,有仁義就有殘暴。
  張順身為壹方之主,面對的是各種各樣沒有底線的敵人,又如何能獨善其身?
  故而如果想讓他維持住仁義的形象,必須有人替他幹壹些“臟活”。
  雖然張順從來沒有這種心思,但是張三百對此早已經心知肚明。
  他不由對著太原方向暗暗道:“妹夫啊妹夫,妳不方便做的事兒,由我來做;妳不方便殺得人,由我來殺。”
  “妳就好好做妳那仁義的舜王,我就來當我那個殘暴的將軍。”
  “只是希望妳不要假仁假義,回頭做下那過河拆橋的勾當才好。”
  不多時,“老弱”也處理完畢,張三百親自壹壹驗過了,這才下令道:“張天琳、藺養成兩營昨夜出力最多,士卒疲憊,不利疾行,且留守汾州。”
  “以張天琳為首,駐守主城,藺養成為輔,駐守東關城,其余三關視兵力多寡,自行分配。”
  “其余人等,即刻與我調轉馬頭向東,迎戰東虜兵。”
  隨著張三百壹聲令下,汾州城附近的義軍開始忙活了起來。
  這壹次東征,張三百除了本部標營以外,手底下還有藺養成、官撫民兩員將領。
  隨後,張順為了應對阿濟格部,又把北上準備支援太原的張天琳、黨守素、張汝魁、陳繼泰、王升、張鼎、盧象觀、李萬慶八營人馬全部交付與他。
  而就在這八加三攏共十壹營人馬之中,張鼎駐祁縣、黨守素駐平遙、王升駐介休、盧象觀駐靈石,陳繼泰和張大受部留守的兩千士卒駐霍州,張汝魁壹部駐守孝義。
  而剩下的張天琳、藺養成、官撫民和李萬慶四部則和張三百壹起圍攻汾州府。
  話說那張三百離了汾州,當天下午便趕到了孝義。
  孝義縣位於太原盆地西南隅、呂梁山脈中段東麓,北接汾陽,南接靈石,東於介休隔河相望。按照雙方當前形勢而言,戰略地位極其重要。
  “怎麽樣,形勢怎麽樣了?”張三百見孝義依舊在張汝魁手中,松了口氣之余,劈頭便問道。
  “東虜占了介休城,又借機南下攻打靈石。”張汝魁聞言連忙匯報道。
  “不過,為潰退到靈石口的王升部所阻,暫時沒有什麽進展。”
  “另外,早上大靳莊王氏遣使來報,聲稱遭到了東虜的圍攻,至今情況不明。”
  “王氏?”張三百沒有聽過這個名字,不由疑惑的問道。
  “嗯,據聞範、王、冀、侯四家為介休巨賈,富甲壹方。”張汝魁不由解釋道,“估計韃子貪圖財貨,故而攻殺……”
  “不對!”張三百心中壹動,不由搖了搖頭道,“哪怕韃子如何貪鄙,也不應該在我境內如此行事。”
  如果是義軍壹觸即潰,不堪壹擊,或許阿濟格會狂妄自負,不把自己等人放在眼裏。
  如今其部在太原城外為舜王所敗,迫不得已南下,豈會如此自負自大?
  “對了,那打開城門的範氏商賈,是不是就是這四家之壹?”張三百沈吟了壹下,不由開口問道。
  “張帥明鑒,正是這家範氏!”那張汝魁聞言連忙應了壹聲,隨即又邀功道。
  “對了,自得了東虜南下的情報以後,末將早已經把汾河兩岸的船只搜羅了七七八八,又遣人把羅王莊、霍家堡和橋頭村幾處都看顧嚴實了,謹防東虜西竄。”
  “哦?做得好!”張三百點了點頭,誇獎道,“回頭本帥為妳請功。”
  當然,這事兒若說是功勞,勉強倒也算是。
  若說不是功勞,其實也算不得什麽。
  原來自從義軍北上以後,那汾河裏行駛的舟船倒有七八成為義軍所有。
  剩下那兩三成,多是渡河、打漁用的小船,也早被義軍征用大半。
  故而別看這張汝魁說的好聽,其實不過順水推舟而已。
  隨後,張三百又把王氏的使者喊來,仔細問詢了壹番,進壹步了解了介休縣內的形勢。
  他這才正色對諸將道:“如今舜王正率領大軍在前線征伐,將後方重任委托與我。”
  “依我之見,不能坐視東虜東征西討,立住腳跟。”
  “我意今晚便渡過汾河,威脅介休城,以期救下王、冀、侯三家和靈石口,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