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請我當皇帝

四代重奸

歷史軍事

張順重生了,天可憐見的重生在明末,既不能上網打遊戲,又不能宅在家裏追番劇,這悲慘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二百五十九章 “紫金梁”之死

大家請我當皇帝 by 四代重奸

2024-1-26 22:46

  張順壹聽二當家“紫金梁”這種不合邏輯的言論,便奇怪的問道:“二當家,此話怎講?”
  “我朝開國第壹謀士誠意伯劉基劉伯溫曾占蔔我大明氣運,下斷言道:樹上掛曲尺,遇順則止。”
  “起初我百思不得其解,不知此言何意。只是剛才聽到妳姓張名順的時候,才恍然大悟。這‘遇順則止’,豈不是正應在妳的身上?這朱家天下,合該被妳所滅,取而代之!”
  言畢,“紫金梁”有扭頭對“左金王”賀錦、“革裏眼”賀壹龍言道:“我知剛才我命妳們認他為主,妳們頗為不服,真是眼瞎的厲害!豈不知原來是真龍當面,我這是送給妳們壹場大造化,也算對得起妳們追隨我良久。”
  “左金王”賀錦與“革裏眼”賀壹龍聞言壹楞,竟沒有想到其中竟然又如此緣由。也不由感動的緊,連忙對二當家“紫金梁”拜了拜,言道:“多謝二當家成全,我等沒齒難忘!”
  當然,這兩人在感激之余,心中也不由泛起壹絲疑惑:二當家“紫金梁”雖然有些才能,奈何不學無術,何時竟變得如此文縐縐的了?不過好在時值二當家生死存亡之際,二人也未及細想。
  張順前番被人吹噓了多了,面皮也厚了許多,只是謙虛了兩句“愧不敢當”,便不在勸了。
  也許是“紫金梁”感覺到生命的流逝,對生命更為渴望。所以他並沒有揮退他們,反倒繼續說道:“務虛道人何在?”
  “在!”務虛道人無悲無喜的應道。
  “我知閣下乃方外之人,只是這大明天下何曾容得下方外之人?我本來也是出家之人,剃了個光頭,當了幾年和尚。結果大災以來,照樣沒有吃喝!”
  “這朝廷不管飯,佛祖也不管飯。咱只好欺師滅祖,做了這反賊,如今務虛道人妳也是算入了賊窩。我知道妳也是有大才之人,我前番恨不聽道長之言,反倒輕信了韓廷憲那賊廝。”
  “我前些日子聽說,那韓廷憲被曹文詔殺良冒功給殺了,真是大快人心,只是恨不能親手了解此人而已。”
  “道長既然知道張順已有天命在身,何不留下輔助與他。為了諸葛留侯之位,正為道長所設也!”
  務虛道人聞言哭笑不得,妳這想的比我安排的都周全。如果按照張順的話來說,那就是“都學會搶答了”。
  務虛道人只得應道:“謹遵二當家命令。老道士我塵緣未了,看來少不得跟著‘擎天柱’去那滾滾紅塵之中走壹遭了!”
  張順也差點笑噴了,好歹人素來面無表情,別人也看不出虛實來。他也裝模作樣的回應道:“感謝二當家相助,亦感謝務虛道人助我壹臂之力。我張順不敢保證什麽,只要有我張順壹口吃的,定然少不了大夥的吃食!”
  “官兵若來,我便敢戰,定然讓那崇禎小兒寢食難安,聞我之名,膽戰心驚!”
  “紫金梁”聞言頗為開心,便接口道:“當初我生在綏德,年輕氣盛,騎馬遛狗,打套虜,好不快活!”
  “只是不知積蓄,家無余資,壹盡皆吃喝受用了。結果大旱來臨,我無以為生,只得剃度出家,當了和尚。”
  “剛開始,寺廟裏尚有吃食,還能勉力支撐。結果不曾想大旱持續兩年,連寺廟都沒了吃食,咱家也只好效法大明太祖爺,做了造反的勾當。”
  “我之前從過軍,頗知些兵法,自詡‘架海紫金梁’,準備做壹番翻天覆地,改朝換代的大事。不曾想,誌大才疏,合當亡命於此地也!”
  “如今邊軍善戰,朝臣壹心。大明北拒金虜,南平奢安,我義軍果可活命乎?”
  “我自擔任三十六營盟主以來,夙興夜寐,輾轉反側,不能安眠,唯慮義軍今後如何。我不敢奢言雄心壯誌,唯求兄弟們能有壹番作為,不能終身做賊也!”
  “我喜聽《忠義水滸傳》,深感宋三郎誌存高遠,不計個人得失。以戰逼和,以和逼詔,我也深以為然。”
  “只是大當家與我二人先後擾亂陜西、山西等地,天下震動。為何朝廷仍然執著剿滅我等,不曾有半分詔安之意?”
  “難道我們不是大明的赤子嗎?難道我們就不是大明的子民嗎?難道我們就合該死,別處就合該活不成?為什麽?為什麽!”
  這二當家“紫金梁”前番還是回光返照,回憶自己壹生經歷,結果沒想到訴說到義軍前程和詔安之事,猶自憤恨難平。
  張順沈默了壹下,回答道:“二當家,非不欲也,實不能也。朝廷也想詔安,只是糧餉空虛,為了省錢而已;義軍想詔安,只是沒有吃食,求活而已。”
  “然後,若想人義軍求活,朝廷唯有出錢出糧,方能解決問題。可是朝廷若有錢糧,何必發兵剿滅我等?”
  “朝廷年年稅收勞役不計其數,為何沒錢?”二當家奇怪的問道。
  “因為這些稅收勞役需要經過幾道手,方能使用。第壹道便是收稅,收稅之人過手便撈,朝廷征壹,官員敢於征十;第二道運送京師、別處,必然有火耗損失,被經手官員上下其手;第三道入了倉庫,壹則付給朱氏藩王,二則被皇室挪用,等到六部收支,其錢糧所剩無幾矣;第四道,發放地方,經手官員無不盤剝壹邊,至此天下錢糧稅費已經盡矣!”
  “他們怎麽敢如此?他們怎麽敢如此!”“紫金梁”聞言悲憤難當,竟然當場吐血而亡。
  原來這二當家“紫金梁”因為地位低下,從來不了解朝廷的錢糧運作,只是本能的厭惡貪官汙吏,竟不知其中有如此多的門道。壹想到那麽多兄弟姐妹,竟然因此而死,便悲憤郁結於心,急火攻心而死。
  其實張順對此也不甚了解,好在張慎言身為朝廷大員,對其中門路頗為門清。張順多次與其探討,才明白明末缺錢的真相。
  可憐崇禎皇帝,為了糧餉,聽從楊嗣昌的建議,與崇禎三年強征“遼餉”。可他哪裏知道,他每畝增加三厘銀子,下面就敢給他加增壹兩。餉銀越加,天下賊寇越多,大明滅亡就進入倒計時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