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請我當皇帝

四代重奸

歷史軍事

張順重生了,天可憐見的重生在明末,既不能上網打遊戲,又不能宅在家裏追番劇,這悲慘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百五十章 接戰(上)

大家請我當皇帝 by 四代重奸

2024-1-26 22:46

  妳道那王樸和倪寵有何計策?無他,唯有喊人耳!
  王樸和倪寵雖然沒有別等本事,好歹也知曉那新任河南總督陳奇瑜的計劃。
  當初河南總督陳奇瑜書信壹封,傳到山西巡撫吳甡那裏,討要曹文詔等人以後,吳甡便給陳奇瑜出了個主意。
  巡撫吳甡回信道:“‘順賊’難制,但恃險耳。前番總兵曹文詔攜帶睦自強、張全昌諸將,由宣大而來,被其阻在黃河以北,數不能渡,由是敗北。”
  “今陳督師督大軍東向,若是被‘順賊’如法炮制,堵在新安諸縣,進不得進,退不得退,又能如何是好?”
  “我聽聞‘智者千慮,必有壹失;愚者千慮,必有壹得。’今我吳甡雖然愚昧,也偶有壹得。以吾之見,督師何不親督大軍從陜西而出潼關,命曹文詔督眾將自河內而驅伊洛。”
  “如此,使那賊人左右為難。擊左則右至,擊右則左至。左右皆擊,則左右皆敗。左右不擊,正好合圍賊人於洛陽城下。”
  原五省總督陳奇瑜也不是那不知兵之人,否則也不會被崇禎委以重任。
  當他接到山西巡撫吳甡的書信以後,不但從善如流,還特意下令王樸、倪寵率領京營,不必前往陜州匯合,而沿洛河而下,走“南崤道”與走“北崤道”的中軍遙相呼應。
  如此三路大軍進發,壹舉擊破盤踞在洛陽城中的“順賊”。
  只是陳奇瑜想到挺美,奈何卻不知盧氏早已經成為義軍的天下。本來壹無所知的張順,卻因為京營倪寵和王樸路過才看出部分端倪,這也是張順堅持要先發制人,親自率領主力前去攻擊京營的原因。
  分進合擊乃是戰役的常用手段,“任爾幾路來,我只壹路去”也是常規的應對方法。結果究竟如何,還是要看雙方博弈。
  進攻壹方既然敢於分兵,自然是要保證每路兵馬都不會被敵人壹舉吃掉。
  比如總督陳奇瑜這壹次進攻,聚集了兩萬余人大軍。
  其中北路軍京營倪寵和王樸各領壹營三千人馬;共有六千人馬。
  南路軍曹文詔壹部,除了曹文詔本部壹千七百人,睦自強壹部壹千五百人人,張全昌壹部八百人以外,又從山西巡撫吳甡那裏借調了二千人,合計六千人馬;
  而陳奇瑜所率中軍,有麾下標營壹營三千人,副總兵楊化麟、柳國鎮各率領壹千五百人;參將賀人龍和劉遷各率領壹千人,合計八千人。
  依照總督陳奇瑜所得情報,“順賊”麾下當有四五千可戰之兵,哪怕按照總兵曹文詔聲稱的七千之數,亦無法短時間擊敗任何壹路官兵。
  兵法曰:“攻則不足,守則有余”。只要將士用命,任何壹路哪怕遭到義軍襲擊,猶能立營自守,以待別路支援。
  那京營王樸和倪寵剛壹和義軍接觸便吃了個大虧,損失千余人馬。
  他們便起了將張順拖在此地,然後趕快派遣信使前往“北崤道”通知總督陳奇瑜,讓其率兵從陜州過雁翎關繞道永寧縣縣城後面,截斷義軍歸路的心思。
  於是第二天,王樸、倪寵便壹邊率領大軍列陣邀戰,壹邊派遣信使前往“北崤道”尋找總督陳奇瑜。
  京營昨晚雖然損失慘重,傷亡的大多數卻是步卒,騎兵幾乎毫發無損。
  京營麾下擁有近兩千騎兵,於是王樸便臨河列下兩個方陣。靠近河邊的壹個方陣有壹千人左右,中間的方陣有兩千人左右,剩余兩千騎兵布置在靠近山地的壹側,護住京營左翼。
  張順倒也不慫,列了六個小陣,與官兵對陣。其中靠河壹側前後為“亂世王”部和蕭擒虎部,中軍前後“治世王”部和蔣禾部,山地壹側為前後為賀錦和賀壹龍部。
  張三百帶領壹千人守城,魏知友和曹變蛟壹千二百名士卒作為奇兵,暫且在城中待命。
  別看張順麾下步騎皆少於京營,其實由於這附近的河谷狹窄,官兵並不能發揮自己出戰士卒較多的優勢。
  “咚咚”的戰鼓響起,雙方皆邁著沈重的步伐,向對方陣型逼迫過去。
  雙方接近至百步開外,義軍鼓聲壹轉,三千士卒便齊聲高呼:“虎!虎!虎!”
  壹時間殺聲震天,睥睨四野。特別是經過城北的鳳翼山阻擋以後,回聲陣陣,更是助長了義軍的氣勢,官兵聞聲皆相顧失色。
  原來上次因為張順帶動士卒呼喊以後,壓制住了曹變蛟冒死沖鋒帶來的士氣以後,張順就發覺了這個“不要錢的技能”。
  遂後,他專門讓士卒提前練習了壹番,今日使了出來,果然義軍士氣大漲。
  那王樸和倪寵也不由壹驚,兩人好歹老於軍事,豈能被這種雕蟲小技所惑?於是,王樸連忙讓親衛揮動大旗,發動讓火銃手射擊的命令。
  京營和其他邊軍不同,裝備的鳥銃較多。按照正常口令,需要等到敵人接近壹百步的時候,鳥銃才開始射擊,只是如今雙方士氣彼漲我跌,王樸也顧不了許多了。
  隨著壹陣炒豆子似的火銃聲響起,義軍的呼喊聲頓時為之壹頓,硝煙彌漫了京營的陣前。由於距離太遠,官兵的第壹輪射擊沒有取得多少像樣戰果。
  不過,軍令已經下達,壹切只能依照往日訓練行事。這個時代有沒有電報電話,王樸也不可能具備能夠精細到指揮火銃手只射擊壹排的能力。
  這玩意兒倒不是什麽稀罕物件,嘉靖二十年便已經引進操練過,等到嘉靖三十七年壹口氣便鍛造了壹萬把,大明對此擁有非常成熟的使用經驗。
  官兵列成五排,輪環釋放,連續不絕。只是可惜雙方距離過遠,超過壹百米開外就沒有多少準頭的滑膛槍在這些人手中簡直是浪費彈藥。
  等到官兵火銃射擊了幾輪,槍管發燙,硝煙彌漫,再也無法瞄準以後,張順才命人重新擂鼓。
  這壹次的鼓點要比之前快不少。義軍連忙快走了起來,行至七八十步,義軍稍作停頓。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