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請我當皇帝

四代重奸

歷史軍事

張順重生了,天可憐見的重生在明末,既不能上網打遊戲,又不能宅在家裏追番劇,這悲慘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八十五章 新型騎銃

大家請我當皇帝 by 四代重奸

2024-1-26 22:48

  “這麽長沒問題了嗎?”
  “沒問題,這樣就舒服了很多。”魏從義在馬上揮舞著壹把火銃模樣的物件,無奈的應道。
  “好,騎銃長度在三尺至三尺四寸為最佳,絕對不能超過三尺五!”張順不由寫寫畫畫道。
  隨即他猶豫了壹下,又寫下理由道:“如果過長,壹則不利於攜帶,二則不利於裝填,三則不利於清理銃膛。”
  “妳還有什麽要補充的沒有?”
  “那個……那個最好仿造系在長槍上的繩索,也給騎銃配備銃帶,便於攜帶。”魏從義把玩著手中由鐵匠和木匠制作的“全比例模型”,不由提議道。
  這時代騎兵使用長槍,大多數喜歡在槍桿後半段系上繩索,和張順前世所見阿玉錫持矛蕩寇圖裏面那般,以便於攜帶長槍之用。
  魏從義設想的鳥銃騎兵其實並不是只用鳥銃當武器,還配備有弓箭、長矛。
  若是不用鳥銃的時候,應該考慮它的攜帶問題。
  “好,這個想法很好!”張順點了點頭,低頭補充道,“根據試用者建議,增加銃帶壹條,便於騎銃攜帶。”
  “對了,對騎銃重量有什麽想法嗎?”
  “那個五六斤重,最為便宜,若是不能,越輕越妙!”魏從義連忙建議道。
  “盡量吧,不過妳不能指望它威力巨大,還和三錢鳥銃壹般輕重。”張順思索了壹下,不由搖了搖頭應道。“那魯密銃尚且重七八斤,新式騎銃預計也不會太輕!”
  思索了壹會兒,張順不由扭頭對鐵匠道:“這樣吧,妳們先給我打造壹根壹兩的銃管,無需鉆膛,全作試驗之用。”
  “壹兩銃管?”鐵匠聞言頓時嚇了壹跳,不由驚道,“如此打的銃管如何使得?”
  “往日都是三錢鳥銃,依照我的意思,打造個四五錢也夠用了。”
  “若是大了,又肥又不中使……”
  “就打壹兩的!”張順不由皺了皺眉頭道,“以兩尺長短為度!”
  “好吧!”鐵匠見這廝是個不聽勸的,不由皺了皺眉頭,選取了燒紅的鐵塊,叮叮當當的敲打了起來。
  等待的時間是無聊的,不過張順也沒有讓陳長梃和魏從義二人太過無聊。
  張順又借機問道:“除了鳥銃以外,不知弓箭、長槍如何選擇?”
  “弓箭這塊我頗為精熟!”陳長梃聞言不由笑道,“既然有火銃可以破甲,那麽弓箭這塊就可以放寬壹些。”
  “俗話說:軟弓長箭,我覺得選擇軟弓即可,適當配備壹些梅針箭,用於對付鎖子甲即可。”
  所謂“梅針箭”是壹類細長箭鏃箭支的統稱,可以刺入鎖子甲縫隙,對以此類鎧甲為主的遊牧部落有壹定威脅。
  “對,應該配備軟弓!”魏從義也點了點頭道,“若是對手無甲,可以施展連珠箭,殺人如麻!”
  對所謂“連珠箭”,張順也有所了解。
  陳長梃成名絕技的“鳳奪巢”就是典型的連珠箭。
  若是仔細分辨,他那“鳳奪巢”其實又有三箭和九箭之別。
  三箭射法乃是後手壹次捉三支箭,用手指夾了,極速射出。
  而九箭射法則是用持弓手捉了九箭,和弓壹起持了,後手遂取遂射,勢如閃電。
  若是戰場之上,遇到防護較差的對手,他就會化身為無情的“收割機”,瞬間收取八九人性命,端的可怕。
  “成,那弓箭便以常用戰弓為標準,稍降壹等,如法配備!”張順點了點頭。
  在騎射方面,他們兩人都是專業之人,張順壹個還不能雙手離韁之人,就不要指點什麽了。
  “至於長槍,我們商定準備選用壹丈三尺七寸的驍騎長槍!”陳長梃和魏從義異口同聲道。
  “這驍騎長槍乃國初之制,後人學藝不精,往往剪短其槍桿。”
  “比如現在騎兵常用的線槍,長不過九尺,柄粗壹寸,重不過三斤,與腰刀對戰,勝負不過在五五之間,斷不可取。”
  “再比如虜寇常用鉤鐮槍,亦不過九尺長短,亦不足法。”
  “彼輩武藝不精,難使用長槍之徒,皆不足用。舜王若想建立驍騎,當精挑細選才是。”
  “好,妳們倆馬上功夫了得,這事兒就交給妳們了。”張順思索了壹下,見提不出什麽好的建議來,幹脆放手給他們施為便是。
  “秦王殿下,火銃造好了,只是未曾鉆膛,恐不中用。”過了半晌,那鐵匠橫持壹銃,戰戰兢兢獻上來道。
  張順接過來壹看,火銃的銃機結構采用的乃是魯密銃樣式,頗合他心意。
  “先試試長短如何!”他伸手拋給魏從義道。
  魏從義伸手接過了新式騎銃,那銃管猶有余溫。
  隨即他便在馬上做了設計、裝填和攜帶等動作,又來回奔馳了半晌。
  魏從義這才驚喜的返回道:“好火銃,重不過五六斤,竟然真個與鳥銃相差無幾。”
  原來這火銃的主要重量全在銃管,往常鳥銃銃管長三尺以上,而魯密銃更是達到驚人是四尺五寸。
  而張順所制新式鳥銃銃管不過兩尺,這重量就出乎意料的降了下來。
  “好,那先試射壹下!”張順原本讓鐵匠打造壹兩銃管,本來是作為試驗之用。
  他萬萬沒想到這尺寸、重量剛剛合手,不由產生了幹脆制造發射壹兩鉛彈騎銃的想法。
  這騎銃銃管雖然尚未鉆光,無法實戰,但是用來測試除了射擊精度以外的數據,也完全夠用了。
  “得令!”魏從義聞言壹笑,便取了壹兩火藥倒入了銃膛,又取了三顆三錢鉛彈放了進去,送了紙團,這才翻身上馬。
  不多時,他以肩膀抵銃,空放了壹次,只覺得肩膀好像被人猛推了壹下,然後壹切都恢復了正常。
  魏從義皺了皺眉頭,又取了重新裝填了壹次,這壹回放入了四顆三錢鉛彈,又放銃壹次。
  不多時,他便打馬回來道:“舜王真是天資卓絕,殆有天授!”
  “此銃果然是精妙絕倫,若是放藥壹兩,鉛彈壹兩,當可無虞。”
  “若是遇到無甲之徒,還可以裝填十多個壹錢鉛彈,無能禦者。”
  原來張順所設計這騎銃,能發射壹兩鉛彈的槍管內徑為五分八厘,大概相當於後世12號霰彈槍的口徑。
  而剛好明代壹兩鉛彈合後世37.3g,略微小於12號獨頭彈37.8g的重量。
  在後世,這也就是打獵的玩意兒,算不得什麽。
  然而在這個時代,它卻是騎戰的大殺器。
  而與此同時,在遙遠的西歐,亦有不少國家騎兵也裝備了類似的武器,喚作“卡賓槍”。
  只不過這些卡賓槍多是由精巧的簧輪帶動燧石發火,工藝要比張順所設計火繩點火的騎銃更復雜壹些,對騎術要求要稍低壹些。
  不過,陜西地處邊地,精於騎射者不知凡幾,這小小的技術差距,用個人武藝完全足以彌補了過來。
  “不用給我唱贊歌,有什麽需要改進的地方沒有,妳趕快提出來,盡快改進。”張順根本不吃他這壹套,又冷靜的問道。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