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翰林院
我非癡愚實乃純良 by 怪誕的表哥
2021-10-24 10:08
王秫平生有三大愛好:聽戲、鬥蟲、養外室。
隨著年紀愈大,他這後兩項愛好便漸漸有些力不從心。聽戲這種舒緩的活動便慢慢成了他生活的重心。
上次在王家村他沈浸於顧回芳的風采,如今便成了鐵桿戲迷,每日都來。
今日偏偏遇到這種事。
他倒不是想與齊王作對,但瑞福班今日被關停自己卻未出頭,那以後面子往哪擱?
至於不怕鼠疫?
開玩笑,哪個不怕死?
想要臉面,唯有強撐爾。
果然,壹句話喊出來,周圍那些有頭有臉的老家夥紛紛側目。
王秫心中正得意,忽然聽到壹聲熟悉的叫喚。
“爹。”
王秫壹回頭,便見王珰從壹輛馬車上走下來。
他以前看不上這個五兒子,如今卻覺得王珰是兒子中最出息的壹個,此時便佯怒道:“妳不跟著齊王殿下辦事,跑這來做甚?”
又是壹陣側目與驚贊。
王秫心中得意。
——老東西們看看,老夫的兒子何等出息!
果然,登時便有人道:“王兄,令郎竟是齊王殿下的親隨?嘖嘖。”
“不如讓令郎與殿下通融壹二?大家都是體面幹凈人,絕不給防疫之事添亂。”
更有性子急的直接對那些巡卒道:“既是自己人,還請官爺們解開禁制……”
說著便開始封銀子,出手倒是頗為大方。
“把銀子收回去。”王珰走到近前道。
說著,他對王秫行禮道:“孩兒如今隨侍齊王殿下,自己的父親卻不遵齊王的號令。爹這不是讓孩兒為難嗎?”
王秫面色壹變。
孽障,妳說這種話,讓妳爹多為難?
“不過是聽回戲,有什麽了不起的。”
“不許就是不許,殿下的吩咐豈有商量的余地?”王珰神色鄭重地,道:“還請爹與諸位伯伯們散了吧。”
諸人不由心想:這沒了門牙的傻小子原來是個不孝子,王老兒教子無方啊。
他們再看向王秫的目光便帶著些譏嘲。
“妳……逆……”
王秫壹張臉登時紅得與豬肝壹樣。
王珰又向眾人拱拱手,用他漏風的聲音煞有其事地道:“殿下心憂百姓,嘔心泣血想出這防疫之策,若京城有成效,便可推行天下。各行省、州府水深火熱之中的百姓皆翹首以盼,此事刻不容緩。還請諸伯父體察殿下壹番苦心,那個……忍壹時之……總之,忍壹忍,別給殿下添麻煩,別給這些兵丁添麻煩。等鼠疫過後,殿下親自請大家看戲。”
剛才背了好壹會,可惜還是忘了詞——王珰撓了撓頭,頗有些尷尬。
王秫卻比他還要尷尬,與眾人面面相覷了壹會,老臉都不知往哪擱。
王珰卻又將他拉到壹邊,輕聲道:“爹,妳就聽孩兒的帶人走唄,以後我們王家在殿下那也會更有面兒。”
“為了妳有面兒,妳爹的面兒就不要了?!”
“爹啊,妳可長點心吧。這事可是笑哥兒要辦的,他要是發了火,那可是六親不認的主,妳想想大伯娘和寶哥兒的下場,上次在王家村他說什麽妳忘了?”
王秫臉壹板,道:“老夫還會怕自己的侄兒不成?”
他說著,卻是眼睛壹轉,心中已生退意。
王珰又道:“今日孩兒勸退了父親,傳出去那可是壹段佳話……嘿嘿,到時候殿下贊許壹番,以後孩兒沒準也能給爹掙個文散勛。”
“真的?”王秫眉毛壹挑。
“當然是真的。”王珰討好道:“爹再給孩兒點銀子唄,這幾日在殿下身邊花了不少。”
“娶丫環的廢物,還敢跟妳爹要銀子?”
“爹,妳想想唄,那可是文散勛哦……”
……
出門壹趟雖未聽成戲,周衍與王珰卻都頗為高興。
周衍覺得王笑與蘇明軒都不在,自己卻也辦成了壹件事,心中極是有成就感。
雖只是驅散了壹些商賈,卻也是僅憑自己想出的小辦法。
孝子為了國事勸退了自己的父親,傳出去對京中防疫之事應該會有很大的激勵……
王珰也很高興,揣著懷裏的銀票時不時樂出聲來。
周衍不禁問道:“妳傻笑什麽?”
“我教訓了我爹啊,哈哈哈,從小大到都是他訓我,如今我訓他,哈哈哈。”
周衍道:“為了國事不得已而為之。但君臣父子,天地綱常,妳怎好如此得意?”
“但是訓爹真的很高興啊。”
“是嗎?”
周衍擡著頭想了想。
若是哪天自己也能訓壹下自己父皇……
他心中壹顫,只覺想都不敢想。
“是啊。笑哥兒就經常頂撞大伯,老有意思了。”王珰道:“他說壹家人就要時常拌嘴,感情才會更好。”
“哪有這樣的歪理?”
“真的啊,妳看,我爹也想被我訓,他還給我銀錢了。”
周衍抽了抽嘴,竟不知如何應對……
……
兩人才回了順天府,便有人來見。
壹聽來人是翰林大學士何良遠,周衍頗有些訝異。
他雖身份尊貴,卻也不敢在何良遠這樣的士林泰鬥面前拿大,連忙親自去迎。
彼此見過,何良遠撫須道:“殿下主持治疫,壹應安排井井有條,區區幾日間便小有成效,實在難得。”
周衍受寵若驚,行禮道:“大學士謬贊,愧不敢當。”
“殿下不必自謙,什剎海畔為民做主、鐵面法辦憲國公,民間頗有贊譽。”
周衍連忙擺手,不敢居功。
他壹時竟有些拿不準何良遠來的目的,不由問道:“大學士今日此來,是為了?”
“老夫受陛下之命主持編書壹事,此書名《四時錄》,為的是……敘述近年各種天災……並非君王之咎,乃自然之道。”
周衍道:“此事孤亦有所聽聞,大學士辛苦。編好書,父皇必然龍顏大悅。”
“可是,如今什剎海撈屍壹事,編書受到了極大的阻力……”
“這……何出此言?”
“什剎海接太液湖,與皇宮壹水相連。從中撈出上百具百姓的屍體……翰林院諸多官員認為,此正上天不斷降災禍於楚朝的原因,甚至有人稱陛下任由憲國公於皇墻外殘害生黎,引起天罰。陛下卻不思引咎自省,反而編書洗清。他們說……這等掩過飾非之書,他們不編。”
周衍猛然站起身,喃喃道:“怎麽會這樣?!”
“老夫苦苦相勸,卻勸不住這些同僚。”何良遠嘆息道:“此事既因殿下而起,老夫不得已只好前來求助殿下。”
“大學士想要孤如何做?”
“請殿下親往翰林院,將憲國公壹案對諸翰林解釋清楚,免得事情鬧大了陛下不悅。”
話既然說到這裏,周衍只好點頭應下。
他知道修書壹事父皇極是看重,若因為自己讓這事出了岔子,那就是大罪。
如今王笑被關在國子監,蘇明軒身上壓著重擔壹直在外奔走。
周衍身邊並無人可以商量,只好獨自隨何良遠到翰林院。
但見到那幫面色不善的清流之臣,他便隱隱感到有些不妙。
才應對了幾句,他忽然發現:此事竟是壹個說不清楚的死結。
憲國公是被自己的人拿下的,周衍必須將這案子咬得死死的。
那……堂堂國公長年在皇城外拋屍,陛下絲毫察覺,這不是天子之咎又是什麽?
面對這壹群聲色俱厲的老頑固,周衍彬彬有禮的話語盡數被喝斷,毫無辯駁之力。
他越勸,群臣越激動。
“陛下憂閔旱災、損膳避殿,此乃舉行故事,不足以應天變。當痛自責己,廣求直言!豈可文功飾非?”
“下有直言,臣之行也!臣食國家俸祿,壹片公心,絕不為陛下修此唬騙世人之書!”
“四方多警而聖上不悟,生黎有苦而聖上不知。豈是治國之道?今殿下既查出大案,理應出面領群臣上表,勸陛下罪己自躬,而非來勸吾等忠直之臣違心逢迎!”
周衍說壹句就被這樣直挺挺地頂回來好幾句,他慌得臉色慘白,苦聲勸道:“諸位老大人,修書事大,萬不可……”
“殿下還不肯為天下萬民勸壹勸聖上嗎?若是這般,我大楚必將萬劫不復……”
壹名老臣忽然沖出來,大哭道:“權貴殘害黎民,家國至此地步,還編什麽書?!”
說罷,他手中搶過《四時錄》的稿紙,猛然撕成碎片。
“如此掩過飾非之書,下官絕不編!”
“對,絕不編……”
“嘶”的聲音響起,諸臣紛紛搶過稿紙撕起來。
紙片如雪在殿中灑下來。
周衍呆呆立在那裏,心裏只有壹個念頭。
完了!
父皇的明君之名沒了。
防疫之事完了。
自己也完了……